纪律三 四步骤调整基金定投计划
在一些外部因素影响下,定投也需要及时调整。特别在市场涨跌分歧巨大、投资者内心恐慌和欲望难以平衡的时候,更是如此。
第一步:挤出加码金
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人的收入减少了,原本将月结余定投的方式有些行不通了,为了继续实现定期定额投入,可以从原本被套牢的投资中寻找“救援物资”。
一是可以减码过度集中的投资标的,转战其他市场。投资者不妨先检查一下所投资的品种是否集中在一个区域内而被深深套牢。如果真是这样,可不要因为“过度自信”或“沉默效应”两个心理偏误而影响判断,抱着不良基金不放。可以采用定期定额的方式赎回,再把这些钱投资到原本被忽视,前景又相对较好的品种中去。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也能在分批转换过程中,让单笔亏损慢慢减少。
第二种方式是减少每期扣款金额,拉长扣款时间。比如将原本每月3000元的扣款分2次扣除,每半月一次,这种“时间换空间”的做法,一来降低一次性扣款的压力,二来对分摊成本起到更好的作用,有助于在市场震荡时发挥定投的稳定性。
第二步:检视投资组合
做投资,常常会犯“过度自信”的心理偏误,这可能导致你过度投资,忽略市场风险。所谓过度投资,可能是投入资金比例太高,可能是太集中股票,忽略债券和现金的配置,也可能是太集中投资某些市场,未分散风险。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要检查投资本金是否太勉强。合理的投资本金应是生活开销后的闲散资金,由于金融风暴尚未结束,裁员还在继续,因此投资者应该在保证生活稳定、保留一定紧急备用金的情况下,用“闲钱”拿来投资。
由于定期定额的回报收益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实现,因此当工作收入减少、或手头没有“闲钱”,除了考虑将深度套牢的资产分步实现基金定投外,还可以适当降低投资比例,不得已时甚至暂停。这样才能保证投资本金不影响平日生活,以免给危机下的投资者增添麻烦。至于一些激进投资者采取的“借钱”投资,则是最最要不得的,自己和家人都无谓承受如此大的压力。
其次要与理财目标相结合。投资组合必须随目标灵活调整,对基金定投来说,亦要根据目标的时间长短、金额需要进行配置。
比如三、五年内需要实现的理财目标,金额缺口又不是很大,不妨考虑绩效较平稳的基金,可以将定期定额的投资视为强制储蓄,无需冒险追求高收益。
而如果离理财目标的距离还很遥远,则应选择波动较明显的基金产品。当金额固定、资金筹措时间无法太长时,可以考虑较稳健的股票基金,每期的投入当然不能太少;当投资时间能够保证长期时,每期所需资金可以有所降低,适度配置基金型的基金也是可行的,风险较大的基金长期回报率往往能胜过风险较低的基金。
第三步:寻找潜力标的
投资当然是为了获利,选择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很重要。例如长期看中国市场和其他新兴市场都值得看好,那么在选择基金时就不妨重点偏向这些市场。而当基金出现重大基本面问题是,也应该视情况做出一些安排,比如转换或是赎回。
需要提醒的是,赎回并非只有全部赎回结清的方式,投资者亦可选择部分赎回或部分转换。若在同一基金公司旗下分期分批转换定投其他基金,既可以保留部分原来所看好的市场投资部位,费率也较重新申购便宜。
第四步:砍掉套牢基金
最后,大家要想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很长时间不敢看自己手上基金的绩效了?如果在亏损严重时要“割肉”,是不是于心不忍呢?如果你符合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很可能已经陷入“沉默效应”的漩涡。为了避免心理因素作祟,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一笔钱,是不是会买进这支基金呢?如果不会,说明理性判断下这支基金并不值得投资,或许是时候和它说再见了。因为投资所注重的是未来的表现,而非过去的结果。
有投资者就在3月初“痛斩”了他的东欧基金,转投上证50ETF。他的理由很简单,从2007年底至今,他的损失率已经超过50%,而且丝毫没有起色。而中国经济渐渐复苏,他认为前景大大好于东欧,所以就忍痛换仓了。现在看来,他的选择非常明智。
投资者还可以根据基金管理情况来作考量,比如基金经理人是否更换。金融风暴期间,不少经理人不堪绩效差或压力大而推出市场,若换人操盘,看一下新任经理人的资历如何、业绩表现如何,是否仍然值得信任。如果一支基金频繁更换经理人,那么这个基金团队可就不那么可靠了。
还可以看看经理人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经理人对手头资金的布局和成份股几乎一模一样,代表其缺乏自己的操盘想法,还不如买指数基金手续费更低。 (理财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