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半年多过去了,期待中的市场热潮似乎并没有出现。正在举行的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传来的市场信息显示,全球对华鞋类产品的需求并没有明显增长,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订单正在随着产能的转移,向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拉美转移。
鞋更像是一个缩影--尽管没有出现所谓的"大潮",但以鞋、纺织品、箱包等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遭遇外迁冲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企业认为,未来十年更像是留给这些产业的"窗口期",或者被大浪淘沙,或者迎难而上、保持中高端产品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必须做出的抉择。
世贸组织新裁定难以刺激需求提振
本届广交会是在世贸组织裁定欧盟对中国鞋产业实施反倾销举措违反世贸规则的背景下进入鞋类产品交易的。然而,常年饱受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困扰的中国鞋类企业并没有感受到太多鼓舞。
"企业为了应对这种贸易壁垒,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做出了艰难的调整。现在虽然不再征收反倾销税了,但是企业要想重新调回原来的产品结构,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浙江东艺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婉意说,"几年折腾下来,市场变化太大了。"
黄婉意表示,欧盟几年前开始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时,对企业影响很大,因为当时受影响的鞋占了企业全部出口鞋的60%左右。但是,现在该比例已经下降到了30%以下了,"这些出口量主要由其他国家和地区弥补上了。"
欧债危机更是加剧了市场复苏的巨大难度。山东威海金猴集团鞋业有限公司进出口公司副经理刘涛说,欧盟市场占该公司销售量的近30%,但从近半年和本届广交会情况看,"来的还都是老客户,订单和去年相比没有什么起色。"
一些企业则认为,欧盟之所以最终放弃反倾销,并不全是因为世贸组织的裁定,更主要的,是不断上涨的成本已经大大消除了中国普通皮鞋产品的竞争优势。刘涛说,今年以来表面上看鞋出口依然红火,"但主要是靠价格上涨实现的,量没有增加。而这种提价也不是进口商主动提价,而是国内各种成本因素上涨。比如猪皮价格今年就一直居高不下,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成本。"
在鞋的背后,是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增长整体价增量难增的客观现实。海关总署10月中旬发布的前三季度贸易数据现实,我国纺织服装、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出口数量增长只有2.8%、3.2%和0.6%。
跳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