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阳光私募错失反弹良机
月度冠军满仓运作 押中工程机械
“在6月末加仓却又在7月初清仓,之后也没踏准节奏,等到7月快过完了,才将仓位加到五成。”一位在7月大盘反弹之际收益却仍为负的私募人士因此很郁闷。
据记者了解,郁闷的不止这一位。实际的情况是,在7月份的反弹中,阳光私募出乎意料地跑输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追求的是绝对收益,风险偏好低,在市场大幅反弹的情况下往往会跑输公募基金及大盘。”国金证券(600109,股吧)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剑辉分析。
低仓位的后遗症
7月份的市场很红火,大部分的私募人士却仍是低仓位。
7月份A股市场强劲反弹,两市成交量快速扩大,上证综指上涨9.97%。中小板的表现更加强劲,中小板综指月度涨幅达12.99%,这也是自去年8月份下跌以来,A股的单月最大涨幅。
在这个市况下,私募基金似乎表现得太过谨慎。
朝阳永续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31日,7月的非结构化私募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4.53%,结构化私募基金净值上涨5.22%。也就是说,阳光私募在7月份的整体业绩跑输了大盘,也跑输了在7月份平均涨幅为9.65%的股票型公募基金。
整体看,仅有22只产品(占5.8%)跑赢大盘,取得正收益的产品共有304只(占79.8%),70.32%的私募产品收益在10%以下,表现相对谨慎;收益在10%以上的产品仅有36只,亏损10%以上的产品有3只。
业内人士一致表示,低仓运作是此次部分阳光私募错失反弹良机的主因。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研究员彭晓武分析:“上半年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在五成左右,八成以上仓位的私募占不到三成。正因为如此,私募基金7月份的表现显得过于谨慎,业绩大幅跑输大盘。”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基金首席分析师娄静认为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大多数私募基金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因此其整体风险偏好比公募基金要低,不少私募近期的仓位仍然较低;第二,虽然小盘股整体表现略好于大盘,但是本轮反弹中不少大盘股的涨幅同样不可小觑,因此与公募相比私募并没有太多优势;第三,公募基金仓位大多在六成以上,且比较稳定,通常在牛市中私募整体业绩都会弱于公募,因此在7月的反弹中私募的整体业绩跑输公募。
一家私募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在本轮反弹中都微跌,公司内部人士坦言低仓位是公司没有做好7月份操作的核心要因:“当时对市场行情不确定,为了控制下行风险一直坚持低仓,即便到7月底我们的仓位也一度仅有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