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我国7月CPI同比上涨3.3% 创年内新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12 18:06:45    浏览次数:6461    评论:0
导读

  专家认为价格总体仍属温和上涨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

  专家认为价格总体仍属温和上涨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同比涨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而且创出了21个月来的新高。但专家认为价格总体仍属温和上涨。

  CPI背后推手

  食品价格7月份涨6.8%

  分析7月份CPI同比涨幅高达3.3%的原因,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是主要推手。居住类价格同比快速上涨也是重要的助推因素。

  一方面,各地自然灾害频发,水灾以及持续高温使得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肉类和蔬菜价格拉动7月份食品价格上涨6.8%,在CPI指数“8大类”中上涨幅度最大,拉动CPI上涨2.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部分农产品尤其是小杂粮价格猛涨,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6日全国蒜头批发价格为11.23元/公斤,生姜的批发价格也连续5周上涨至8.93元/公斤。

  另一方面,居住类价格同比快速上涨4.8%,也拉动CPI上涨约0.7个百分点。

  创21个月来新高

  CPI涨幅并未超出预期

  “虽然CPI涨幅有所扩大,但仍在市场预期内,总体仍属温和上涨,价格运行基本稳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应当看到,CPI虽然创下21个月来的新高,但这21个月大部分处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和恢复性反弹的时期,CPI整体偏低甚至连续9个月为负值。而且,改革开放以来,百分之三点几的CPI涨幅并不少见。

  根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的研究,从历史规律看,CPI的过高上涨主要与经济增长率过快密切相关。当前经济增速适度回落,对CPI调控是非常有利的。

  国际粮价上涨

  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

  进入下半年后,国际农产品价格在小麦以及原糖等品种的带动下大幅上涨,7月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上了37%;豆油价格7月份也上涨近10%,众多谷物类品种都收回了上半年的全部跌幅。

  不过,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露认为,我国小麦自给率较高,国内粮食消费主要依靠国内供给,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影响不会太大。

  全年物价水平

  有望控制在3%以内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未来物价仍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但随着物价下拉因素增多,通胀压力趋于缓解,第三季度CPI或迎来趋势性拐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唐建伟认为,我国实体经济需求放缓下的制造业产能过剩将抑制物价继续上行。在我国CPI商品构成中,制造业产品约占44%,因此,制造业产品价格对CPI影响举足轻重。在实体经济需求减缓,大量闲置产能和产成品库存积压的情况下,供应量大量增加的家具、服装、家电、汽车、电脑等制造业产成品价格的稳中趋降,将抑制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直击本地

  成都7月CPI环比上涨1.1%

  本报讯(记者 杨富)昨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7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环比双双上涨。

  7月份,成都CPI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3.3%,同比涨幅创出今年以来新高。从同比看,消费价格的8大类指数“5涨3跌”。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5.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小涨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0.5%,居住类上涨9%。除此之外,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均有小幅下跌。

  从环比看,消费价格的8大类指数“5涨2跌1平”。其中,食品类环比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居住类上涨4.6%。而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环比价格均下跌,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则持平。

  此外,7月份成都市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5%,涨幅较6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560114A320535C2EC88BF.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