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信 » 正文

手机卡复制窃听骗局揭秘:非法器材市场泛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4 18:47:00    浏览次数:82    评论:0

■ 律师说法

除了“打虾米”更得“打老虎”

北京嘉安律师事务所苏怀东律师认为,私自使用、买卖窃听设备,都属违法行为。

窃听他人手机的行为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但事实上目前法律体系中还无法明确找到“隐私权”,实践中只能适用名誉权的规定,这方面需要完善相关立法。

监听器材属于国家专控产品,其生产、销售、持有和使用都受到严格限制。只有国家安全部门和公安部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调查时才能使用。《国家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刑法》规定,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对于上述案件,多名法律人士呼吁,迫切需要加强对电信行业的监管和惩罚,“光打虾米,不打老虎”,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如何防范

看好你的手机和卡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称,目前,3G卡是完全未被破解的手机号码卡,“建议有条件的普通卡用户升级成3G卡。”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表示,原先的号卡加密技术的确相对简单,可能会被不法之徒破解,这部分卡的密码保护和升级需要加强,另外通信运营商应该加强对号卡加密技术的管理。 作为终端的用户,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1、需做到保护好自己的卡和卡密码,不要轻易下载软件到自己的手机。 2、有人送手机要重装系统。一切“窃听”软件是跟手机绑定。

3、陌生人发来的彩信不要轻易点击查看,尤其是带有链接的彩信,尽量不要点击进入该链接。

4、手机上网时浏览正规网站,尽量选择手动输入网址,避免被一些带有窥私软件木马的网站攻击。

5、手机上的传输端口,如蓝牙、红外、USB等,不用时尽量关闭。

 
关键词: 手机卡 窃听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5AA2EA5728464D1292F8D.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