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8月3日转发香港《明报》当日刊文说,许多迹象表明,内地正发起一次新的“道德运动”,低俗化已被视为文化体制改革新课题。胡锦涛近日公开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近年来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低俗文化产品是物欲社会的影射,先除去滋生这种文化的社会土壤,应从更为根基的制度建设入手。? ??????前天(8月4日),国内各大主流网站均在首页显要位置刊发这条新闻。 ?? ????? 昨天(8月5日),中新社、各大网站再次转发《明报》文章,将反“三俗”推向高潮! ???? 源头在内地,风从香港来,瞬间吹遍全国各个角落。其声亦宏,其势亦盛。种种迹象表明,中央这次要下大力气开展一轮新的“道德运动”。 ? ? ?再看网友大量密集的跟帖留言,几乎众口一词:“坚决抵制‘三俗’,拥护‘道德运动’”。这让我想起四月初发轫于安徽阜阳的“情侣鸭事件”大讨论。这场关于情侣鸭故事的大讨论绵延百日不绝,遍及各大论坛。关于情侣鸭的经典论述、诗文、童谣、歌曲、书法、绘画等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一时间,似乎人们压抑已久的东西都通过情侣鸭的话题倾泻而出,仿佛情绪的宣泄、情感的爆发!同时,情侣鸭的传奇故事更唤起人们对真爱向往、对自由的渴望、对生命的珍惜、对自然的关爱,以及对贪欲憎恶、对拜金的反感…… ? ? ?曾几何时,网络上艳照门此起彼伏,芙蓉姐姐、凤姐、兽犀利哥的轮番炒作,局长日记的疯传,卫视相亲节目的拜金风潮等不一而足,一边惊悚着大众的眼球,一边污染着社会的风气。 ? ? 《明报》说,许多迹象表明,内地正在发起一次新的“道德运动”。整改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是一个开始,这个节目充斥的金钱、美色和性话题被政府主管者认为是“非主流的”,不应该被公开展示。 ? ? ?刚刚结束首轮播出的新版《红楼梦》是另一个近例。这部为林黛玉设计了裸死情节的电视剧不仅遭到了内地网民的恶评,还罕见地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批评文章称其“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 ? ?? 在“反低俗”的同时,官方希望努力倡导先进性的文化。8月3日至9月4日,北京将举行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这是近十年来国家艺术院团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集中展示。官方称这次活动旨在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 ? ?? 一系列行动显示出政府在“启动民族优秀文化”上的努力,但靠行政力自上而下推动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 ?? 不必说,文化的问题不能单在文化范围内解决。在当下个人主义、精英主义和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要重建集体主义、平等主义和价值理性时代下克己、利群的传统道德观念确实有很大难度。 ? ? ?一些低俗文化产品是当下物欲社会的影射,而非源头所在。若要眼不见为净,倒是应该先除去滋生这种“低俗文化”的社会土壤,从更为根基的制度建设上入手才是。 ? ?? 进一步看,“低俗文化”的泛滥以及中国社会当前的道德困境未必就能完全在大众层面内解决。从道德滑坡自高阶层向下“落势化”移动的角度来看,“反低俗”还应有新的物件。 ? ??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期全国14家主流网站承办的“全国新民谣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以雅虎网参赛作品《情侣鸭》童谣为代表的一批反映时代新主流的优秀作品被广大网民热捧。回归优良的传统,重拾丢失的美德,矫正迷失的方向,主流媒体正在奏响时代的强音! ?? ? 而在这次大赛中,雅虎参赛作品最多,质量最高,人气最旺,影响最大,在这次反“三俗”浪潮中,雅虎无疑走在了全国媒体的前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