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历没阅历”是对很多做销售时间长却进步缓慢的销售员的评价。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他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把握的速度和程度。笔者大学毕业后,在两年的时间里,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员成长为一知名企业的省级经理,期间充满了酸甜苦辣,但这个成长的过程倒是有很多的启示,愿与大家分享。
一、悟
首先,做销售一定要有“悟”性。悟是一种能力,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人性、做销售的内在规律等的准确把握,它也是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领会能力、判断能力的综合体现。具体对销售人员而言,就是在没有人教你的情况下也要能明白工作中为人、处事的规则,况且在从事销售中,很多潜规则更是没有人会去教你的。正如习武一样,拳师只能把招式传给你,不能把他的功夫传你。培训也一样,最奥妙的东西不是从言传身教中来的,要靠意会与体悟,能做到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例如在培训中,经常谈到如何保持与经销商的关系,都说要和老板成为朋友,可怎样和老板成为朋友却是很难培训出来的。事实上,与经销商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很小,跟经销商交往,你不能与他太亲近,也不能太远,保持适当的距离非常重要,而这种尺度的把握就要看经销商的特点和你的悟性。
“悟”对于刚进入市场的人特别重要,你的悟性决定了你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决定了你是否能尽快独立操作市场。公司培训到的要深深体会,没有培训到的或不适合培训但在工作中又必须使用的内容,则要靠自己去体悟了。
二、琢磨
做销售要学会“琢磨”,也就是要学会思考。行走在市场第一线,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有效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就需要去琢磨。
笔者刚做销售主管的时候,有个销售员每次从市场上回来,都能一一说出经销商反映的问题。我往往会再追问:“出现这些问题,你想过解决的方法没有?”他说,他也不知道怎么办。作为一名销售员,尤其是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必须是一名全能医生,不仅要学会诊脉即发现市场问题,更要学会提供治疗方案即能解决市场问题;不仅要发现问题的表象,更要看到表象后面的利益本质;不仅要解决问题本身,更要解决问题的根源。实际工作中,公司提供的资源往往有限,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就需要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要学会独立思考、综合判断、做出结论。特别是与经销商打交道,是斗智斗勇的过程,你一定要想得比对方多而且远。
中越边境有一个小县城,在我接管之前一年半的时间里,前后有四个销售员跑过,但都没有成功,我决心亲自去跑。我通过前任销售员了解到,2002年当地非常有名的一位导购员黄某,开始自己做摩托车生意并把钱江作为主打产品,但由于管理不善加之喜欢赌博,把赚的钱全部赔上还欠了一大笔债,最后不得不关门,之后公司的产品在当地一直没找到经销商。另外,当地一个自称千万富翁的机械厂老板正准备开一家家电超市,并有意在家电超市卖摩托车。我拜访了这位赵老板,很快说服他接受了我们的品牌,但赵老板有个要求,希望能请黄某帮他负责摩托车销售。分析得出,赵老板不缺钱和品牌意识,缺少的是人才。
我在县城最好的宾馆(制造心理优势)住下来后,就打电话跟黄某约好,第二天到他们县见面(其实我已经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