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有胆识才能精准把握市场!世界需要有胆识的人,勇敢挑战落伍的陈旧观念。而周杰伦正是凭借着对音乐的坚持和对市场把控的超人胆识,让他稳坐天王宝座。

他对市场很敏感
“平庸的歌手追随潮流,伟大的歌手制造潮流。”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周杰伦与其他歌手的区别。10年之前,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小眼睛、单眼皮也能“帅”;支离破碎的语句、咬字不清的唱腔也是“酷”――周杰伦把自己的“缺点”,都变成了“流行”。
在很多乐评人看来,周杰伦是真正把R&B这种音乐形态完全中国化的音乐人。在他的歌词部分,如果他没有胆识,可能方文山那些文字歌迷就没有机会看到了,因为不是所有的音乐人都敢拿自己做实验,而重要的是,他的音乐里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流行符号,传达的内在情绪和外在张力,是现在很多音乐人不能做到的。
分析自己音乐的特点,周杰伦说:“我学音乐,有古典的基础,也注重流行,从国中就开始研究流行音乐,虽然我很少买CD,但整天看MTV研究现在流行什么类型的音乐,应该很能抓住市场。”
他导戏掀起跨界风
杰伦出道前后,80后正逐渐成长为流行音乐的消费主体,而上世纪80年代,80后们喜欢在电脑和游戏中寻找快乐,自我、强调个性,都有一定的创造意识,而周杰伦那么受欢迎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这一代人的普遍状态。当他成功用音乐俘获这些年轻人的心后,他开始跨界进入导演行列。
在拍电影之前,周杰伦不止一次自导MV练手,为了积累更多拍电影的经验,周杰伦先后参演了影片《头文字D》,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结识了一群强大的电影幕后人员,以至于令其之后的导演工作可以顺利展开。
很多人不看好歌手当导演,然而他第一部自导自演的作品《不能说的秘密》却颇受好评。在众多对电影感兴趣的歌手中,周杰伦是新生代中第一个走出去的人,也是最成功的一个。而他的成功也带动了更多歌手跨界当导演的风潮。
曹永亮 砸了“铁饭碗”端上“金饭碗”
砸了铁饭碗,下海经商,需要超人的胆识。曹永亮就是靠着这种胆识,商海摸爬,如今他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所经营的皮具产品,已经远销国内外。 □东方今报记者 张雅平 实习生 付雨涵
砸了“铁饭碗”辞职下海
2004年,在商丘睢阳区城关镇政府工作的曹永亮,被借调到睢阳区人民政府做文秘,他有了辞职下海的想法。2005年,曹永亮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正式下海。 刚开始,他在睢阳古城门口开了一家饭店,但只经营几个月就关门了。后来,他又先后做了珍珠奶茶、小吃等生意,都以失败告终。
后来,他在商丘师院附近开了家专门销售腰带、钱包的皮具店。受周边大学生的影响,曹永亮购买了一台电脑,开始尝试网上销售。让他惊喜的是,到月底一算,网上的售货量与门面的售货量持平。
曹永亮说,当时他就发现,网络销售是今后商品销售的发展趋势,就打算搬到郑州,专门做网络销售。
独创品牌产品远销海外
2006年6月,曹永亮在郑州一商贸批发市场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又购买了一些电脑软件,开始了网络销售。
2008年,曹永亮的网络销售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他思考发现,从郑州的批发市场拿货,利润低不说,质量也难有保证。他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转战广州,直接找皮具生产厂家联系货源。曹永亮坦言,当初并不单单是为了利润才这么做,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创一个属于自己的皮具品牌。事实证明,曹永亮的这一步棋走对了。到广州后,曹永亮的赢利开始成倍增加,并在2009年打开了国外市场,一半的产品远销海外。
2010年,曹永亮把广州的工厂迁到了郑州,但由于国外经济不景气,外贸订单受到影响;他目前正在积极筹划转型,准备实体店的招商,希望能借助两条腿走路,弥补国外订单减少的损失,将自己的品牌做得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