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产 » 正文

欧债危机恶化 铜市阵痛难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4 18:59:23    浏览次数:55    评论:0
导读

欧债犹如一块旧疾,时而爆发,总是难以彻底治愈,但基本面并不那么悲

欧债犹如一块旧疾,时而爆发,总是难以彻底治愈,但基本面并不那么悲观,当前铜价的下跌更多地是由金融属性所致。

全球精铜供给增长缓慢

在2011年年初,优于预期的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激发了市场对2011年全球铜市供给缺口的想象,当时的主要机构普遍预期2011年将出现30万吨左右的供给缺口。但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以及欧债问题的重现,市场逐渐下调了2011年全球铜市的消费增幅,但依然维持供给缺口的判断。其主要依据在于全球精铜供给增速远逊于预期,而矿石品位下降、频繁的罢工以及恶劣的天气成为影响精铜供给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因素中,以罢工事件影响最大。今年前九个月内,最为严重的一次罢工事件发生在全球最大的铜矿Escondida,造成4万吨精炼铜的直接损失。据CRU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铜精矿产量较预期减少33.4万吨。

按照近年来的全球精铜的构成结构,矿产铜和再生铜分别占据了85%和15%。上述事实告诉我们,作为占据精铜产量85%的矿产铜在矿石品位下降、铜矿罢工等事件的影响下出现了下降。废铜供给方面同样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11年1—8月,中国废铜进口342万吨,仅比去年的322万吨,增长6.2%,低于2010年同期7.7%的增速。这一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美市场在经济放缓过程中,用铜终端更新速度放缓所造成的供给紧张。而国内现货市场废铜和精铜趋窄的价差结构也为废铜的紧张提供佐证。

LME年会的市场人气优于预期

在LME年会之前,全球金属市场表现所透露出来的市场人气是偏空的,但这种气氛在LME年会上有所扭转。参加会议的生产商、消费商普遍透露出来的观点是谨慎的,而非像9月份金属市场表现的那么悲观,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十一长假期间的金属市场整体呈现振荡态势的原因。当前市场担忧的重点在于欧债问题以及欧洲方面可能采取的措施能否平抑本次风波。事实上,来自全球铜市场供给与需求方面的变化并不明显,尤其是中国方面仍然维持着较高的消费水准。尽管有一些针对中国需求方面的报告显示中国的消费正在放缓,但整体而言并没有市场所想象的那么悲观。

对后期金属市场构成利多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全球工业原料和金属库存处在非常低的水准上。经过2008年的危机,市场参与者对金融危机有了更为充足的心理准备,他们普遍采取去库存化和增加现金的手段。这种方式减少了恐慌式暴跌发生的可能性。

供应方面的瓶颈仍然是支撑价格的一个关键因素。Codelco和Freeport两大铜矿供给商已经公开声明他们2011年的铜产量将受到明显的影响。Freeport公司下属年产量51万吨的印尼Grasberg铜矿仍在罢工,且本次罢工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已经无法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弥补,因为该矿已经满负荷运转。而智利Codelco公司也同样声明,其2011年的产量仅能比2010年的168万吨温和增长。不仅如此,有关环境监管等条例也同样制约着铜矿的生产过程。整体而言,2011年的全球精铜供给增长是非常有限的,这对2011年最后三个月的铜价有支撑作用。


 
关键词: 矿权 金属 矿石 设备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6E81C8E22859850E9504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