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经济 » 正文

“陇上桃花源”消亡之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12 18:08:35    浏览次数:5349    评论:0
导读

  救援人员用铁盆转移坑内的泥浆  本报记者 刘小童 发自甘肃舟曲  据公开资料显示,舟曲县

  救援人员用铁盆转移坑内的泥浆

  本报记者 刘小童 发自甘肃舟曲

  据公开资料显示,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武都区,北接宕昌县,西南与迭部县、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全县总面积3010平方公里,辖20个乡、2个镇、210个行政村,总人口13.47万人,其中藏族4.4万人,占32.78%。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2.7摄氏度,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23天,年降雨量在400毫米-8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

  藏乡江南不再

  如果说电子时代或许有资讯不甚严谨,那么在《舟曲县志》上,对舟曲的记载“舟曲山地,峰峦叠嶂,万山皆翠”却是不争的事实。

  但就是这个拥有着“万峰叠翠”之称的“陇上桃花源”却在一夜之间,毁于一场灾难。

  从四川广元到甘肃武都,车子几乎都是在嘉陵江的支流—白龙江绕行,而舟曲,就在白龙江的最上游,在开往舟曲的车子上,司机王灵声(音)就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小的时候,路两边的山上都是树木,江中经常能看到漂木的人(放排)。

  “都是从上面(舟曲)砍伐下来的。”王灵声告诉记者。

  进入舟曲县,漫入城区的白龙江水肆无忌惮地往低洼处流淌,街边三层楼的顶端,泥浆还挂在上面。

  一队队解放军士兵站在泥浆中,在即将坍塌的房屋和楼宇前,挥汗如雨地拼命挖动泥土,寻找已经不复存在的生命。大型机械会破坏泥沙下的遗体,他们改用手中的锹和棍子。

  吐着舌头的搜救犬,在引导员的催促下,在狭小的洞穴中进进出出,寻找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但只要引导员的命令稍微一松懈,搜救犬马上就趴在地上不再动弹,天太热,它也太累。

  时不时就有一副担架从记者身边经过,担架上面是裹得严严实实的棉被,担架后面撕心裂肺的哭声让在场者无不神伤。

  山坡上,“藏乡江南、泉城舟曲”八个鲜红的大字,在一片废墟中显得如此刺眼。

  森林砍伐过度

  地图上,舟曲县与四川省九寨沟县相邻,在九寨之北。两座县城直线距离不足百公里。与甘肃大部地区不同的是,舟曲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1度,年均降水量400毫米-800毫米,年日照时数1842小时。

  总面积3009.98平方公里的舟曲,境内有一条穿林海、越深谷、宛如哈达的白龙江。

  老天不仅给了舟曲很好的气候环境,还给了它充足的自然资源,舟曲优势资源有水力、矿产、中药材、经济林、山野菜等。

  直至上个世纪50年代,舟曲县全境内还是森林覆盖,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平衡,空气清新湿润。

  彼时,称舟曲为“藏乡江南、泉城舟曲”或“陇上江南”都不为过。

  在8月9日下午召开的国土资源系统舟曲抢险救灾紧急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也说,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在溃堤的白龙江旁边,记者恰好遇到甘南州人大环保世纪行办公室王宜龙(音),他的家就在舟曲,这次泥石流夺去了他的几位亲属。

  王宜龙告诉记者,就是在炭灰夹杂的土质上,曾有过郁郁葱葱的景象。

  “树木植被被毁掉了,好土都被雨水冲走,地质越来越差。”王宜龙也证实了那位司机所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流经舟曲的白龙江中,还常常看到“漂排”。

  “那是上面伐下来的树,经白龙江运出去。”王宜龙告诉记者。

  近代大规模的砍伐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那场运动失败后,高炉虽然不修建了,但伐树一直没有停止下来。当年曾在舟曲林业队的伐木工陈井和告诉记者,当年,比赛一样地砍伐,谁砍得多,谁就上光荣榜。

  记者在权威资料中清楚看到,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到“大跃进”时期,舟曲的森林资源遭受到掠夺性破坏,如果再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到1998年,全县森林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周边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 据统计,自1958年大规模砍伐树木以来,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发生恶性变化,舟曲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245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2%,其中耕地流失面积8.18万亩。

  开矿修路亦埋隐患

  面对舟曲周边是否有金矿的提问,王宜龙用肯定的口吻说,有,就在距离舟曲不远的山上,不仅有金矿,还有铁矿。“老板都是拿着带有鲜红大印的批文来的,哪个能阻拦住?”

  “我们经济就这样,不发展也很幸福,我们喜欢自给自足。”王宜龙对记者说完这句后,径直而去,从他的背影看去,他的双肩在微微抖动。

  王宜龙所说的修路的影响也是记者在这次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修路就要挖山开路,而挖山就要导致岩体松动、坡脚开挖,从而加剧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舟曲县水利局早在5年前,即2005年经过调查分析后就认为,省道313公路两侧灾害密集发生就与挖坡修路有极大的关系。

  记者据《舟曲县志》记载和从舟曲县政府提供的调查材料上看到,古代的舟曲虽然也因位于大断裂带上而发生过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真正频繁起来的记载却是开始于民国以后,近年来更是几乎年年都有各种因地质而引发的灾害。

  就在记者来舟曲的路上,兰(州)渝(重庆)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中,记者注意到,整条路线,基本是沿白龙江所建,沿途需挖洞开山。

  就在即将离开舟曲之时,记者致电舟曲林业局局长杨保全,想了解一下这些年舟曲在恢复植被方面所做的工作。杨局长告诉记者,舟曲县林业部门恢复荒山植被的工作,会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至于具体数字,杨局长没有透露。

  

(责任编辑:刘玉洲)
 
关键词: 舟曲 白龙江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75D97627205946DCBAD2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