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药店买药时,得到过驻店药师的指导吗?有人在开药前追问过您的病史,并告诉您这药应怎么吃吗?本应合法、合理、合规存在的驻店药师,不少消费者却非常陌生。
走访北京5家药店,随机采访了15位消费者,只有两位消费者见过药店中的药师。
发现,除非是“主动邀请”,一般药店的药师是不会主动出面的。而且最让消费者混乱的是,药店工作人员都穿白大褂,一张嘴都是这药怎么好,那药怎么吃,根本无法判断谁是药师?
语言:
推销不是用药指导
在药店走访中,不少药店工作人员都非常热情,往往是刚踏进药店门,就有2~3位工作人员主动询问买什么药?哪不舒服?之后会有一位工作人员始终尾随其后,开始推销各类药品。
在北京海淀区永定路一家药店,告诉工作人员最近总是咳嗽想买点药,工作人员没有讯问任何病情,直接就塞给一盒价值32元的中成药,其适应症中确实写着“镇咳”功效,但表示价格太高无法接收时,又拿出一盒在26元上下的中成药,其适应症中仍然写着“镇咳”。
当想知道这两个药有什么区别?能否请药师看一下,该工作人员表示,给拿的都是非处方药,不用问药师,疗效都差不多就是厂家不一样。见无动于衷,该工作人员又拿出消炎药、糖浆等,说是配合吃病才能好得快,几个回合下来介绍了不少于6种止咳药。
其实,这类反复介绍、推销多种药品的工作人员,往往都不是药师。推销不等于用药指导。执业药师的指导,首先看的是人而不是药品,也就是根据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患病时间等等,提供经济合理的价格以及有效的药品,指点合理用药,执业药师还必须对医师的处方进行审核,然后才能销售药物。
穿着:
都穿白大褂难辨真假药师
药店里工作人员都穿“白大褂”,不论营业员还是驻店药师。辨别上药师会在胸前戴一个胸卡,上面标注有药师的字样。有的药店还会设置专门的药师就诊台。
不过据在北京朝阳区甜水园、红领巾桥、朝阳路、金台路等多家药店调查,只有一家药店墙上挂着执业药师资格证,并有药师驻店。其他药店的白大褂或没有戴药师标牌,或搪塞说药师没来、暂时不在岗位等借口。
总之,不少药店都是只见牌子不见人,消费者很难得到药师的指导。最头疼的是工作人员都穿着白大褂,不好辨认谁是药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营业时间内,应有执业药师或药师在岗,并佩戴标明姓名、执业药师或其技术职称等内容的胸卡。销售药品时,应由执业药师或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并签字后,方可依据处方调配、销售药品。如顾客要求,执业药师或药师应负责对药品的购买和使用进行指导。
另外,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建议,普通的头疼脑热,患者自行购药时,应选择口碑好、大品牌的非处方药,一次拿药不要太多。如果对自己的病情没有把握买药时最好先向药师、医生咨询,买药时要细看药品外包装、有效期及相关适应症状、禁忌。不要一味追求新药、高价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