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生常帅接到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才一个星期,就有人邀请她出第一本书。一位出版商找到她父亲,拿出一份书的纲要,内容是披露上海一对夫妇如何女儿培养成才,在与美国本土尖子生的竞争中胜出,当地的报纸对此也大肆报道。
“她是位名人。”常帅的老师熊公平(音译)夸她。但常帅谦虚地插嘴说:“我可不是什么名人。但确实有不少学生问我,如何才能进美国的大学。家长都梦想把孩子送到哈佛或耶鲁读书。”
对中国许多学生来说,哈佛大学是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理想。一提到哈佛,中国人就肃然起敬。“哈佛”二字在中国也是到处可见,比如“哈佛幼儿园”、“哈佛形象艺术学校”和“哈佛美容学校”。对于那些想要进入真正哈佛的人来说,可以阅读参考的书也有十多种,比如《你也能进哈佛:入读美国名校秘诀》以及2000年的畅销书《哈佛女孩》。
“现在,越来越多中国父母想把子女送到美国读书,特别是美国名牌大学。”一家留学咨询公司的老板周军(音译)说。他在上海的公司便是面向这一小部分富人群体的。家长们不惜拿出多达30万美元,让孩子上长达5年的补习班,一切都是为了考上美国名牌大学。
目前在哈佛大学读本科的中国学生有36人(读研究生的中国人更多)。哈佛大学新录取的2110名新生中,至少有9人来自中国。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德博拉·塞里格索恩经常面试申请哈佛的中国学生。她说:“中国的中学以前担心,如果尖子生都去申请留学,其他学生就不会为了高考而苦读,这会影响到学校的总体成绩。但现在这些学校鼓励学生们申请国外大学。”
塞里格索恩说,她面试过的中国学生通常都不喜欢理工科,他们想要利用美国大学充裕的时间,来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一再发现,他们关心社会,对贫困和环境等问题怀有更大的兴趣。”
目前在北京某留学咨询机构工作的美国人伊莎贝尔·克里莎娜,则说得更为现实。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莎娜说:“我想这些家长只是想要孩子将来多赚钱。”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进常春藤盟校的难度可不小。尽管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美国许多顶尖大学招生时,不会考虑学生的经济条件,但申请者要想通过面试,必须能说流利的英语。中国学生一般达不到这个要求,除非他们在国外上过一年高中,而这是要一大笔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