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评论 » 正文

易纲:政策正确稳健是经济良好运行重要基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9 15:36:54    浏览次数:88    评论:0
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6月26日在“2010陆家嘴论坛”上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6月26日在“2010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正确稳健和可持续是维持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的重要基础,各种政策工具要留有余地和弹性,使得在关键时刻能够有力发挥作用。

易纲指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集中地体现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危机爆发在国际金融中心,迅速传导并波及全世界,严重损害了金融体系,并且造成了实体经济的衰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宏观因素是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的低利率造成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和次贷危机;部分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的累积不可持续。危机爆发的微观因素是金融监管不力。一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产品和市场未被纳入监管范围,存在监管缺失。危机发生后,由于相关部门缺乏清晰授权,降低了危机中救助行动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国际金融危机的救助过程实际上是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过程,大量债务转移到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部分国家的财政赤字大幅攀升,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过高,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形成风险隐患。

易纲表示,我们要对危机发生的原因有深刻认识,并从中吸取重要经验。首先,必须要实行正确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正确稳健、可持续。各种政策工具要留有余地和弹性,使得在关键的时候,政策有操作空间并能有力发挥作用。第二,要加强金融监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机构都在认真反思经验教训,制定了一整套金融监管的新标准和有效执行的模式。这些监管标准的原则和理念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如果中国能够率先实行,将大大缩小与国际金融业的差距,有利于国内金融改革和金融安全。第三,应当建立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处置机制。明确责任,发挥好财政和央行的作用;重视存款保险机制的作用;明确损失承担者,防范道德风险;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危机的传染。

易纲指出,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背景下,维护中国的战略利益,要坚持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要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制度和方法;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培养更多国际性人才;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维护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81156EC814790EB4B6E7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