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可能是最接近物联网本意的家电,但真正装备RFID标签阅读器的冰箱产品仍然处于研发阶段。事实上,不仅RFID冰箱目前只是个设想;连RFID包裹应用都还没有完全覆盖零售物流领域。
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中,RFID是最先商用的。零售巨头沃尔玛是推进在物流和零售领域RFID应用的急先锋,它在2004年年底向其排名前100位的供应商提出要求,必须使用RFID标签。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供应商在4年之后也没能完全符合沃尔玛的要求。虽然RFID的部署能在端到端的供应链掀起一场革命,但这是一个野心过大的目标。RFID标签的价格过高,标签阅读器的精确性有待提高,广泛使用所引起的隐私担忧以及数据整合等难题都需要时间来化解。美国《信息周刊》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原因再加上缺乏经验丰富的RFID方案供应商,整个RFID的部署非常缓慢。
从“智能微尘”到“智慧地球”
物联网的另一项关键技术是传感技术。早在10多年前,美国国防部DARPA就赞助了一系列传感技术研究项目,美国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均获得了其资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1年完成研究后,首次提出了智能微尘的概念。
正如智能微尘的名称所示,智能微尘体积很小,约相当于一粒沙子或一个尘埃的一小块。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智能微尘上装载了传感器、微机电处理系统及通信系统、电源等。数量众多的微尘部署到现场环境中后,形成一张无线传感网。举凡人体生命体征、能源用量、土壤温度、交通地图、生产效率等,都可以远程跟踪,实时处理并放入智能网络。
近一年多以来,由于一家科技巨头的发力,物联网突然变得炙手可热起来。2008年11月,IBM公司开始推广“智慧地球”,这背后就是物联网技术。智慧地球是一个营销概念,而实质则是传感器加实时网络所塑造的物联网。
智慧地球的设想与信息高速公路的思路一脉相承。以物联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即智能电网为例,今天的“电力高速公路”堪比1996年的美国电信法案(theTelecomAct)所起到的作用。智能电网意味着电网更高效更平衡,峰值时刻的用电来源将包括从太阳能、风能等不连续的来源及非峰值时的传统电厂。电仍将由公用事业公司销售给消费者,但屋顶太阳能面板等小规模电厂可以把剩余电量卖给电厂。可重复使用的燃料电池等小规模电力储备系统将打破峰值电价和非峰值电价的分界。再加之其他对电力产能的投资,物联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将极大降低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物联网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商业生态,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未来并非坦途
物联网宏大的设想为未来蒙上了一屋玫瑰色,在可预见的将来,传感器和无线网络将变得无处不在。有乐观的预测认为,未来10-20年,基于网络的软件、智能网络及机器对机器通信M2M相结合,将带来人类有史以来工作效率最大的一次飞跃。
随着传感器和调节器的价格降到能够大规模应用的水平,加之网络技术的进化,物联网将逐步融入更大的泛在网络(ubiquitousnetwork)。日本和韩国提出的建设“泛在社会”成为泛在网络的模型,这两个国家共同之处是国土面积较小、宽带渗透率较高而且勇于尝试RFID及无线网络等新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