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青虾、中华绒螯蟹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近日获得批准。这是太湖建立的第二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此举将起到保护太湖水产品资源、净化水质的作用。
太湖青虾是太湖中的重要名贵水产品。但受大规模捕捞影响,种质资源逐年减少,今年大规格太湖青虾最高价已达上百元一斤。
同时,受众多河道兴建水闸影响,成年蟹向沿海生殖洄游和幼蟹向内陆上溯通道受阻,这些年野生中华绒螯蟹资源量骤减,人们不得不通过人工繁殖方式获得蟹苗。
针对这些情况,省太湖渔管办向省海洋与渔业局专门申报建设太湖青虾、中华绒螯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此加强对这些水产的保护和利用。近日,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了这一申请。根据批复,太湖青虾、中华绒螯蟹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太湖吴中区光福镇鲤山湾水域,总面积19.8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9.02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为10.87平方公里。
这一区域将主要青虾、中华绒螯蟹等品种的繁殖、保种、观测、试验等工作,渔民将不能进入这一区域从事捕捞作业。
太湖第一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 “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07年12月获国家农业部批准。这一保护区位于吴中区东山、金庭之间,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50.8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22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保护区内还栖息着鲤、鲫、鳊、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黄颡鱼、螺蚬、梅鲚、莼菜、野莲、芡实等物种。渔民们普遍认为,这些年太湖银鱼、翘嘴红鲌产量逐年增多,与设立这一保护区有很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