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1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落下帷幕,一幅以“鼎”为主体纹样的花样设计作品将中国古代的青铜器“鼎”进行了设计和变形,赋予其更为时尚的感觉,其间可见来源于刺绣、蕾丝、银器艺术的灵感表现。中外专家一致将其评定为本年度大赛“鼎”纹样设计单项奖获奖作品。

鼎纹样设计奖获奖作品及其在服装、服饰方面的应用效果图
在刚刚举行的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的终评会现场,14名来自纺织品设计、趋势研究、采购和服装设计领域的中外专家,对一幅以“鼎”为主体纹样的花样设计作品赞许有加,并一致将其评定为本年度大赛“鼎”纹样设计单项奖获奖作品。
在历届的面料设计大赛评审会中,对于某个奖项的评定能有如此一致的意见,还是十分少见的。该获奖作品将中国古代的青铜器“鼎”进行了设计和变形,弱化了以往印象中古老的模样,而是运用了饱满的色彩,从而赋予其更为时尚的感觉,其间可见来源于刺绣、蕾丝、银器艺术的灵感表现。
例如,作品上有着类似金属雕刻、艺术奢侈品制造的痕迹,充分表达了装饰上的想象空间,并结合融入许多高级金属线,使设计更富有雕塑装饰性。每个图案都有着其解读的暗号,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要素,使人们认为每个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其在服装、服饰方面的应用效果图,可以发现,这一颇具神秘感和厚重味的器皿,已然跳跃在潮流的T台上,闪耀着自己独有的光芒。
花样赞助商观点
中国经典也能媲美国际大牌

柴方军
“我们想要做出一个具有中国风格的经典图案。”今年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花样分赛的合作伙伴、上海鼎天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柴方军说,“今年,我们与面料设计大赛合作开设‘鼎’纹样设计奖,是希望参赛选手在创作作品时,能够充分挖掘‘鼎’纹样的图案内涵,并设计出能够作为品牌符号的标志性图案,以此来鼓励和号召广大参赛选手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古老民族情怀。”
“鼎”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气势宏大,海纳百川。鼎天纺织倡导“天地有大美,鼎力去求索”的理念,该奖项的设立,是对鼎天纺织的创新精神的完美诠释。
据柴方军介绍,此次能够选出企业满意的作品,也是由于大赛在征集作品的时候,就制定了非常细致的要求,并结合流行色彩和风格的趋势,设立了“奥斯曼宫女”这一主题,希望以装饰风格为主题思想,力求使设计作品能够表现出奢华、低调、时尚的美感。
柴方军表示,设置“鼎”纹样设计大奖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设计出一个与“Burberry”品牌符号类似的经典图案,并且,图案能够彰显出中国的“信号”,在国际舞台上也能经久不衰。这与鼎天纺织一直以来的企业目标也是一致的,企业从创立之初就始终致力于打造世界第一女装提花面料品牌。
据悉,鼎天提花在创业时,就以创新设计为基础,不断汲取大自然的元素,来点缀女装提花面料。同时还采用了国际品质标准即国际通用的美标4分制,来对企业的产品进行严格把关,达不到这一品质要求的产品一概不销售。
同时,在开发初期就对品质进行评估,达不到品质要求的产品,一律重新开发,从而提高品质。企业还追求快时尚,在设计、打样、个性定制以及交货速度上都做到快速反应。而对于版权保护这个业内一直以来的棘手问题,鼎天却能够做到,并且始终坚持。在这样的系统管控下,鼎天提花2011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同比上涨了30%。在这样的创新精神指引下,打造出具有中国经典的纺织品应该说指日可待。
设计师现身说法
一个奖项催生一名设计新人

赵莹
大赛评委在评审会之后还念念不忘的,是获得今年“鼎”纹样设计大奖的参赛选手,大家公认,这位作者对于参赛主题的理解领会能力、绘画功底和制图手法都高人一筹,将成为花样设计界的一颗新星。
通过大赛组委会了解到,作者系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赵莹,是学校中的优等生,并且其随时随处吸收创意元素的精神也为众人所周知。她表示,在设计参赛作品时,也曾有过一些困惑,因为青铜器给人的感觉是古老而沧桑的,这与今年的“鼎”纹样设计奖的主题“奥斯曼宫女”这种欧式风格的要求实际上有些相对性,她说:“我们要想办法,运用冷调的容器来表达奢华的视觉效果。”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市场调查之后,她设定了主体图形和副图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主图形运用了本季的流行色玫瑰红来体现奢华的效果,并点缀着一些娇艳的意味;副图则是从鼎纹样中抽取了些许元素构成一个标识,之后又用作图软件进行重新排列组合。
从赵莹的效果图可以看出,求新、求突破的思想是设计者创作的精髓。赵莹说“其实效果图一直是比较考验知识面和绘图手法的。我当时在制作的时候,是调查了国际大品牌的最新流行单品,比如爱马仕、香奈尔等,同时,为了突出表现出现代感,效果图全部采用了顶尖品牌的服装发布底图,所以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很多人抱怨我们目前的高校教育与市场经济相脱节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一些学校突破这一瓶颈,走在了前头。他们把学生与社会的接触看作是非常宝贵的锻炼机会,并从学校的角度给予充分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历练,逐步培养起市场性的眼光,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据了解,目前正在读研究生一年级的赵莹,已经开始接触一些企业的品牌设计,并且也已经有设计机构向她伸出了橄榄枝,成为企业争抢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