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致富 » 正文

楼市股市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 天价拍品高烧难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09 14:10:03    浏览次数:135    评论:0
  信心爆棚的拍卖行

  金融海啸并未完全退潮,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纵观国内以及国外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最新一期《经济学家》杂志撰文指出,佳士得和苏富比对市场复苏预期过高。并警告说,最近高价拍品的频现却使得一些准备出售艺术品的藏家变得贪婪起来,拍卖行也越来越信心爆棚。从近期伦敦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专场看,金融危机的教训都已经被人遗忘。为了吸引更多的精品,拍卖行开始对藏家夸下海口。他们又开始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来吸引潜在的卖家:价格保证、第三方资助等等。这些拍卖行在两年之前还说他们再也不会在这些金融产品上投资,因为那时的亏损实在严重。

  中国的2010春拍中,另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就是100%成交率,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春拍中取得100%成交率的专场不下10场,这进一步增强了国内拍卖行的信心。

  在火爆的市场中,一些艺术基金开始呈现新的趋势。一些有实力的财团开始与收藏者接触并抛出橄榄枝,愿意给艺术基金放贷,每月收取10%-15%的利息。6月中旬,一家投资者关系顾问公司怡桥财经成立了“怡桥财经艺术基金”,该艺术基金将选取国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著名艺术家的艺术珍品作为投资对象,继而将艺术珍品的创作大师们推荐给财经界精英。

  破亿,福祸相倚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正当投资客惊叹艺术品收藏升值的巨大潜力时,真正的艺术品收藏者却在担忧连连的“破亿”潜藏着新的危机,艺术品的价格呈现虚高,一旦泡沫破灭,最后接盘的投资者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经常能看见知名企业家的身影,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就是有名的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去年秋拍中,刘益谦曾以1.69亿元的高价拍下明代莆田画家吴彬作品《十八应真图》。2009年刘益谦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花费的资金超过12亿元,他也成为了中国艺术品跃升亿元时代的重要推手。

  不过,很多企业家对于艺术品收藏并无特别爱好,之所以高价购买拍卖艺术品,只因为艺术品投资还有一项功能——避税。

  购买者在买入艺术品时取得三联式发票作为冲抵销货营业税的进项部分,但并未将所购艺术品列入公司财产或者商品存货,以起到避税的作用。

  还有一些以公司名义拍卖的艺术品,将艺术品列入公司的“固定资产”一项,再年年折旧,几年下来,这件艺术品在会计账面上就能变身为“零资产”而能随意处置。

  “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市场缺乏正确的收藏观念,缺乏艺术品收藏的规范标准,也缺乏艺术收藏的人文气息。”白明对记者表示,“资金运作炒作艺术品,并不是什么好事。”

  白明建议普通的收藏爱好者,真正的收藏要看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而不可贪求经济价值,普通收藏者要注重多学习,收藏的支出最好不要超过个人资产的4%-5%。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9695EA2515634341C7C1A.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