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机网】统计显示,目前,仅在新浪微博开通并认证的官员实名微博就有1300多人,代表政府机构的微博有2000余家。“微博治理”这一互联网时代新生事物代表的不仅仅是网络的繁荣,还有虚拟——现实角色转型的不适与阵痛,如官员初次“织围脖”的刻板与拘谨,建构沟通平台中的冒进与失当,以及网民猜测与误解。面对上述情形,在140字文本控制下的微博场域中,政府“网络问政”的运行理路亦如库利的“镜中我”,只要俯下身、融进去、用心互动,就能设定反观自我、调整自我之目标,不断接近与他人期望相一致的形象要求,并最终架起一座官民沟通的“连心桥”。
官员微博能拉近与网民的距离
如果在现实世界,法理权威依科层设置而获得社会地位,那么在虚拟空间,往往凭魅力特质赢得信任和掌声。什么是官员微博的特质?依笔者看,应该明确组织身份和组织原则,在牵涉政府事务时宽严有度、不随性而为的前提下,放下身段,彰显鲜明而有张力的网络气质。考察微博空间,但凡大讲八股样式的官话,大谈“没时间跟你闲扯”,遭遇危机后搞“某某博文纯属个人观点”等招牌式应对的,不是应者寥寥,就是批评声群起。反观经营得红火的官员微博,则散发着坦诚、平等、谦和的个性魅力,广受好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2011年“两会”期间开通微博,深夜2点多钟还在回复网友提问,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贤大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微博中直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与网民互动中坦诚相见,即使与网民互动时写错字也是一种亲和力。没有官腔和倨傲,在勇于承担中,官员与网民拉近了距离。
不惧监督
微博毕竟是Web2.0时代的开放式社交网络,讲究的是信息多维度超时空交互。因此,网络问政的主角“自弹自唱”要不得,关闭评论功能或是删除网友评论更使不得。如何去做?被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评为十大党政机构微博的“平安北京”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于2010年8月开通。10个月共发表有关民警日常工作和市民生活、安全等博文3300余条,同时与近500个网民建立了联系。2011年4月12日,“平安北京”发出邀请:在“平安北京”新浪微博粉丝达到100万之际,为更好地请粉丝为“平安北京”指路,促进“平安北京”新浪微博继续成长,希望粉丝们能多为“平安北京”新浪微博“挑刺”,成为“挑刺专家团”。
邀请得到积极回应。网友Duncan1986回复:“你们的态度让我感动,不愧为首都的公安!加油!”网友李清说:“微博小笔误之类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治安起切实作用。”经过酝酿,首批“挑刺员”通过私信报名的方式产生。其中有名人,也有普通百姓。“挑刺员”分别于每月15日、30日填写针对“平安北京”的打分表,打分情况在微博上公布。
敢于信息公开,更勇于接受群众监督,乐于做一个传播者,更勤于搭建警民互动的桥梁。伴着支持与建议,鼓励与批评,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警察的形象在百姓心目中树立起来。
要具备高超的危机应对能力
当公共事件突起,草根微博的现场直播往往成为掀起舆情聚变和舆论浪潮的最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