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醒:
切勿轻信街上找借口接近你的陌生人;让你平白赚大钱的事,大多是骗局,切勿上当;若对某种外币缺乏认识,千万别轻率兑换。
花招四:出售假药假材料
近期案例:
雨城区人民路口,42岁的林先生被4个陌生人以卖蛇药为由骗走人民币4000元。南郊乡78岁的张婆婆被两名自称做化工原料的人骗走2000元。
案发特点:
这类骗案通常涉及2至4名骗子。首先,第一名骗子会在街上接近受害人,表示自己有事急需钱,手中有若干高科技产品或珍贵药材,愿意低价向受害人出售。若受害人同意,另一名骗子会接近受害人,表示对那些货物有兴趣,并告知这些货物颇具市场价值,可带来丰厚利润,提议与受害人一同购买这些货品。若受害人上当,便会白白浪费金钱换来一堆毫无价值的东西。
警方提醒:
试问这些人与你素昧平生,而且可以轻易获利,为什么肯让你分一杯羹?如未曾看过实物,或对其物品缺乏认识,千万别购买那些货品;如确要购买这类货品,也应到信誉良好和能保障顾客追索权利的商店去买。
花招五:“借钱”“借手机”
近期案例:川农大校园门口,21岁的小刘被一男子以借钱为名骗去现金1000元;20岁的欧阳被一男一女两名自称学生的人以借存折汇钱的方式骗去人民币830元;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王华被一自称是该校学生的男子,以借手机打个电话的方式骗走手机一部。
案发特点:
这类骗案通常涉及1或2名骗子,受害人大多为年轻人和学生。首先,一名“状甚苦恼”的骗子会走近受害人,自称是刚丢了钱包的游客,请受害人借钱给他,并以手机作抵押。后来,受害人才发现对方抵押的手机是假货,骗子留下的联络电话也是假的。或者,骗子会向受害人借用手机“通知一位亲戚存钱给他”,另一名骗子扮成那位亲戚,在电话中请受害人先行借钱给第一名骗子,并问明受害人的银行账号,答应稍后把款项转账给他。最后,受害人发现骗子并没有存钱给他。
警方提醒:
切勿轻信街上接近你的陌生人;除非你已确定对方的真正身份或联络方法,否则千万不要借钱、借手机给陌生人。
花招六:出售“金元宝”
近期案例:
西门车站某旅店三楼,陈先生被两男子用假“金元宝”骗走数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