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超负荷工作,忙时三餐路边解决,一心为武昌火车站保畅
昨日凌晨5时,天还只是蒙蒙亮,武昌火车站交警刘伍桥已经开始了他忙碌的一天。国庆长假即将结束,这里将迎接几百万人的返程高峰。
“5点上岗,10点路边早餐,下午1点路边中餐,晚上8点路边晚餐。”刘伍桥当天的三餐注定是在马路边“享用”,而其余的时间,他则一直在和南站进出的人车打交道,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手口不停。
“搭火车、开车返回的人有几百万,这几天南站的人流量每天不会少于40万,要让他们早点安全到家,这就是我的工作。”任务量太大,刘伍桥和他的12名兄弟要连续三天、每天15小时奋战在这里,没有午休、没有正餐,10分钟解决吃饭问题,马上就得投入到战斗中。
加班没空吃饭,包子一买就是100个
今年41岁的刘伍桥从警已满20年,担任武昌火车站警长以来的两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没有一次完整的双休,没休过年假,没请过一次病、事假。队里同事称他是“拼命三郎”。他放弃了几乎所有的个人时间,就为了让市民安全出行。“这个岗位注定需要更多付出,这几年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我已经习惯了。”
执勤时来回走动,指挥交通,刘伍桥的一双脚受了不少罪,两年南站执勤,他磨破了12双皮鞋。
每年加起来40多天的春运、暑运、五一、国庆、元旦,以及每个双休日,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子,对刘伍桥来说却是一次次战斗,因为这都是市民出行的高峰期,如果遇上恶劣天气,执勤任务将更加艰难。
路边的那家包子店,刘伍桥是常客,“经常一买就是100个,弟兄们得跟着我一起加班,没空吃饭,路边随便解决是很常见的事。”
为了工作,刘伍桥顾不上自己的家,妻子不得不从离家较远的国企辞职,在武昌火车站附近找了个临时工作,担起了全部的家庭责任。常年的起早贪黑、日晒雨淋,让身高170厘米的刘伍桥,体重从没超过110斤,皮肤也晒得黝黑。
含口哨拉绳索,“土办法”治乱穿马路
两年前的武昌火车站,人车混杂,经常拥堵。“走不出去,回不来”成了武汉市民和外来客人挂在口头的抱怨。刘伍桥就是在这时担起南站交通的重担。
如何理顺人车秩序,打通交通瓶颈?到任后,他在警务区的各个路口连续蹲守了一个星期,又利用休息时间,上门走访火车站调度中心和三座客运站负责人以及周边单位门店,掌握交通流规律,最终确定把整治重点放在每天7时、13时、17时和21时这四趟京广线列车班次发(到)站的人流、车流高峰期。
明确工作重点后,他又开始调研交通组织和交通设施,短短半月内,他用脚步丈量了警务区每一寸道路。
针对警务区行人乱穿马路的突出问题,刘伍桥对自己和队友们提出了特别要求:所有民警和协管员一律含口哨上岗,发现有行人乱穿马路,立即鸣哨制止,对不配合者要求跑步上前指出并纠正。而遇到节假日人流高峰,他便带着队友采取拉绳索的“土办法”控管行人过马路,保证信号灯控放路口车辆的通行效率。两年来,他倾注了全部精力,使行人乱穿马路这一顽疾得到逐步治理,车辆、行人各行其道,道路通行明显变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