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儿童游戏的形成有三种途径,一种是由成人的游戏演变而来,一种是专为儿童创造的,再一种是儿童漫无规则的玩耍。我藏的最早游戏专著是上海广文书局1919年版的《游戏大观》,中国书店1987年影樱该书收录了前两种游戏900多项,分文字游戏、益智游戏、幻术游戏、栽花游戏和豢物游戏五章,并插有大量的线描示意图,很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学习。1942年前后,上海时兆报馆编撰出版“基督化家庭丛书”五册,其中的《抚幼一助》专辟《游戏》一课,详细介绍儿童游戏的选择、学习门径、日常活动安排以及父母如何保守儿童的信任心等知识,入情入理,十分难得。后来,商务印书馆、人民体育出版社、三联书店又出版了《团体游戏三百种》、《游戏》、《游戏娱乐》等书,均可列为收藏对象。我喜欢地方文献,在众多儿童游戏书中,我翻阅最多的是秦若轼著、黄河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济南传统儿童游戏》,该书记录儿童游戏123项152种玩法,不但数量多而且地域特点突出,像打水漂、捉螃蟹、戴柳帽、吹柳哨等,鲜明地体现了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城市风貌;现在书中的游戏虽多数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它们的渊源流变反映了特定时代、地区的社会文明,爱书人千万不要因其是新书而弃藏。
与儿童游戏紧密相连的是儿童玩具。儿童玩具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让儿童参与动作的,如玩积木;一种是供儿童观察的,如电动车。古代对玩具如风筝、空竹、手鞠等的介绍,多是和游戏写在一起,同样没有专书。1977年,北京举行全国玩具展览,设十三个大型玩具表演台,展出玩具4000件,当时影响很大;轻工部工艺美术公司还将优秀展品描绘成黑白图稿———《玩具参考资料》出版。接着,田原绘《中国民间玩具》、《中国古代玩具》画集,译成八种外文出版;王连海著《中国民间玩具简史》、《中国民间玩具造型图集》、《外国民间玩具集》、《泥人》等玩具专著相继问世;近年来,各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包括泥人、布老虎等儿童玩具在内的民间艺术品制作及研究著述必将进一步发展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