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和田地区大面积枣园相继进入采摘期。2010年这个时节,来自疆内外的收购商和加工企业早已买断产品,订金也装进了枣农的口袋里。而今年的枣园里却很难看到收购商的身影,即便有那么几个,开价也比去年低了一大截。
10月27日,记者在策勒县315国道两侧看到,戈壁滩上晾晒的红枣铺天盖地。当地红枣经纪人把红枣收上来了,却鲜见外地收购商前来交易。面对丰产的红枣,和田枣农眼巴巴盼着更多的收购商尽早到来,有网友甚至发出了“收购商,农户喊你来收枣”的微博。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去年内地红枣市场货源紧张,许多收购商来新疆抢购红枣,一批新落成的红枣加工企业也争相收购、囤积产品,结果将红枣价格“炒”高了。由于囤积的红枣还未销售完,所以今年销售商至今按兵不动。
和田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红枣生长。多年来,和田红枣凭借优良的品质赢得疆内外消费者青睐。从长远来看,和田红枣市场前景广阔。面对当前红枣销售难的新情况,各级政府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借助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等形式,加大红枣产品、产业对外宣传力度,帮助枣农进一步开拓市场;同时应通过招商引资,延伸红枣产业链,通过就地加工转化来抵御市场风险。
引导农民正确看待红枣价格的涨落,也是促进红枣产业健康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不少农民总想着红枣价格越高越好,这是不符合价值规律的。据业内人士分析,从红枣的种植、管理成本看,即使算上农资和人工费用的上涨,质量上等的灰枣理性收购价格应在每公斤25元—30元之间,骏枣在15元—20元之间,而不是动辄每公斤上百元甚至数百元的高价。倘若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高价位,最终必将失去广大的消费者。目前在南疆地区,每亩红枣的成本一般在1200元—1500元左右,按每公斤25元算,如果每亩达到300公斤的中等产量,除去成本,亩均效益也在5000多元。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这已经很可观了。
按照市场规律,品质好的红枣,价格自然就高。通过科学管理来提高红枣的品质,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这是枣农要致力做好的“功课”之一。与此同时,还得学会营销。现在的情况是,相当比例的枣农缺乏市场意识,在销售问题上,坐等老板上门收购,自己很少主动出击。各地红枣合作社成立了一些,但大都局限于种植、管理环节,而不是产销并重。概言之,枣农不仅要学会用科学的头脑种好红枣,还要学会以精明的头脑去疏通、构建红枣销售渠道,红枣产业才能带来好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