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 » 正文

发现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的全新作用机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29 19:48:38    浏览次数:79    评论:0
导读

复旦大学感染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颖教授率领的课题组,与美国约

复旦大学感染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颖教授率领的课题组,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多年合作,研究发现了抗结核一线药物吡嗪酰胺的全新作用靶点及其治病机制。该研究对阐明结核菌持续感染的机制、发明新的治疗策略、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治愈率意义重大,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据介绍,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吡嗪酰胺就是用于结核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其杀菌作用最强,尤其对吞噬细胞内的结核菌来说,目前是最佳药物,它在缩短肺结核化疗的时间中有独特的关键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却一直不清楚。

 

  经长期研究,张颖等研究人员发现,吡嗪酰胺进入患者体内后,通常会自动转化为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吡嗪酸,它可以“绑定”人体内对结核杆菌起至关作用的核糖体蛋白S1,并把核糖体蛋白S1作为标靶,不让其“使坏”。研究还发现,核糖体蛋白S1参与了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这是一种反式翻译过程,它对细菌在饥饿、酸性pH值和缺氧等应激情况下,处理体内受损信使核糖核酸上停止运作的核糖体至关重要。

 

  张颖认为,吡嗪酰胺能够阻止核糖体蛋白S1的负面作用,进而阻止结核杆菌产生维系其生存的其他蛋白。临床证实,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吡嗪酰胺可以将通常持续9个月~12个月的结核病疗程缩短数个月。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A94E1B8623007D0C8617B.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