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大多数农田都是黄澄澄的,而在扶余县的一部分地块里,却呈现出一片片白色——一棵棵缀满白胖果实的花生秧,整齐地摆放在仍能见到银白色地膜的地里。通过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山东省晚熟、高产的大花生品种在扶余县安家落户,农民又增加了一条致富新途径。
扶余县大林子镇七家子村农民李纪凡,从2002年就开始种植覆膜花生,他在村里的收入一直“拔尖”,今年,他种的5公顷地膜花生又获得了大丰收,按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今年的纯收入在6万元左右。
在扶余县,像李纪凡一样靠种植地膜花生一年收入几万元已不算啥稀罕事,与种植露地花生相比,覆膜花生增产幅度在50%以上。扶余县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这项高效农业,他们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引进了“鲁花”系列等高产新品种,经过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扶余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主推品种,总结了相配套的栽培技术,通过召开现场会、走村进屯进行技术讲座等形式,全面推广花生地膜覆盖新模式、新技术。为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和效益,2010年,扶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弓棚子镇井泉村太平岭屯农户孟凡平和弓棚子镇三横道村小房身屯农户李仁有的承包田里,试验示范了“花生缩垄增行、地膜覆盖”新技术。这种新技术把3个自然垄合成两条大垄,每垄种双行,更形象地说,就是相当于种3亩地面积,收获4亩地的产量。虽然受低温、多雨等不利气候因素影响,但在县农技推广中心科技人员的科学指导和两位示范户的精心侍弄下,示范田迎来了一个丰收年。经过测量,双垄增行覆膜1公顷地的实测(产量)是13000公斤。弓棚子镇井泉村太平岭屯示范户孟凡平说,“缩垄增行、地膜覆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1垧地就能多种出3亩3分苗来,能增产2000到2500斤花生。
经过几年的发展,扶余县的覆膜花生产业不断壮大,面积逐年增加,相应的配套技术日益成熟,集播种、打药、扣膜为一体的覆膜机,割秧、抖土的收割机,带震动功能的扒皮机等先进的农机具已在生产上全面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覆膜花生产量,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眼下,农民们正在地里忙碌着,一台台摘果机欢快地轰鸣着,一粒粒白中透粉的花生米从扒皮机中流淌出来,大伙儿手脚麻利地装袋、扎袋嘴儿、装车,浑身有使不完的干劲。由于今年市场上花生畅销、价格高,农民守家在地就能卖出花生。卖了花生的农民数着崭新的钞票,虽然面带灰尘的脸略显疲惫,但却挂满了笑容。今年扶余县种植覆膜花生面积2.1万公顷,纯效益达2亿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