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维权 » 正文

解密炒姜暴利链:“姜军”接力“蒜你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07 12:51:19    浏览次数:6608    评论:0
如果按照新蒜上市时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收购,整个金乡县的大蒜价值约7亿多元,要是按照昨天金乡大蒜最新市场价格每公斤10-11元计算,这些大蒜的价值已经高达70余亿元。张华说,去年“带头大哥”就是以每公斤1元多的价格入市,然后在高点出货,获利巨大。而金乡大蒜只是占全国市场的一部分,与涌入炒蒜的资金总量相比,千万级别的炒家确实只是“毛毛雨”。

    “一般的大炒家不会把货在自己的手上存太久。”大蒜一个炒价周期为3个月左右。在炒蒜的圈子里,真正的大炒家有的只赚20%或者30%就出手了,张华说不同的资金量决定了不同级别炒家的心态。像他们这样的小炒家中,有一部分人本来就是从事蔬菜进出口贸易或者自己拥有一定的销售渠道。这类炒家往往能做到利润最大化,张华说,这些人能一点点消化掉手上的蒜,“不管是出口也好,还是在自己的渠道消化掉,都可以直接实现盈利。”

    “击鼓传花”

    不用去市场,下家自己会找来

    “击鼓传花?可以这么形容我们吧。”张华说自己算是纯粹的“资金炒家”,“带头大哥”有经验、有圈子,张华把资金交给他来打理。虽然张华投资了近300万元来炒姜,但他到现在也没有去过在东北的仓库,也没有看到过那近千吨属于他的姜,他有的只是一纸买卖合同。张华手上的姜成本价格是每公斤4元,这半年的时间里,他的姜已经涨到了每公斤9元,而他预计的出手价位是每公斤12元,“当时我们商量好,不出大的意外,到了3倍就抛出。”

    “带头大哥”负责买入和卖出以及日常的管理,张华称,这些炒家之间有自己的圈子,不用到市场上去,自然会有下家或者有出口商找到来拿货。“其实这是很简单的商品交易,合法地赚钱。”

    所谓的“击鼓传花”就是博弈,是炒家根据市场来判断商品的价格,“很有做期货的感觉。”张华认为蒜和姜都是老百姓日常会消费的商品,大宗的蒜姜交易距离日常生活很远,但最终的交易价格实际上还是由普通消费者来承担。炒家不断地转手,价格也就随之走高,但其实不管蒜和姜的价格是多少,对于批发商来说,他们只是在批发价格上加上一定的利润再批发给零售商,而零售商再加上零售的利润形成最终零售价格。“各个角色分工不一样,他们基本利润率是固定的。”就在昨天,上海市内的菜场里生姜的零售价格已经是每公斤15元左右了。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B00A431F19534E66F922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