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据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一份调查显示,2009年,80%以上的大学生都曾经考虑过“创业”,但往往在正式就业时,仍作出“打工”的保守选择。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今年形势也不容乐观。
广东的情况,在全国有一定普遍性。除了自身准备不足之外,大学生创业的门槛还有什么?帮扶大学生创业,各方又能做些什么呢?
“让绝大多数大学生难下决心的,除了创业本身确实有挑战外,更核心的是,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采访中,有专家表示。
政策扶持,如何落到实处?
据广东省广州市劳动局就业中心有关人士介绍,资金不足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调查显示,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不足10万元;61.63%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创业的最大障碍。
吉林省辽源市为扶持大学生创业,在当地东北袜业园内,建立大学生创业楼,提出了“无门槛,零投入”的扶持创业思路,不分性别、不分户籍、不分学位、不分专业,只要是大学毕业生愿意来园区创办企业的,都能享受到各项扶持政策。据介绍,在这里创业的大学生,属于“零资金投入”,即由袜业园负责给创业大学生贷款;免费装修厂房,三年减免房租;首批创业大学生第一年免费住宿,开业前每天补助10元生活费;免费培训创业者及技术工人;帮助企业采购原材料及产品销售。
“这基本上实现了创业零风险,所以,毕业后,我直接拎着大学时用的简单行李就来了。”2009年7月,刚从长春大学毕业的何新鹏,怀揣着创业的梦想直接来到了袜业园。一年后,这位来自河北农村、靠勤工俭学读完大学的24岁大男孩已然成长为袜业园中名副其实的一个老板了,他和另两位同学创立的“雪人袜业”不仅在业内创出了牌子,而且一年多时间就将袜业园贷给他们的创业款还了6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