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装 » 正文

“用工荒”迫使台资鞋企向大陆中西部转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29 19:38:55    浏览次数:44    评论:0
导读

3年前,河南周口西华县突然冒出了一座台湾制鞋厂,这让当地人

3年前,河南周口西华县突然冒出了一座台湾制鞋厂,这让当地人颇感意外。更让当地人想不到的是,这家台湾制鞋厂的鞋子全部出口欧美。为什么西华县会吸引台资鞋企呢?

“农民在自己家里就可以生产,我们这种生产模式很成功。”(台湾)凯鸿鞋业公司副总经理郭淑君说,鞋厂在当地6个乡镇建设了7个加工网点,经过培训后,农民不出村就可以到加工鞋子的网点工作。

郭淑君告诉记者,之所以到这里建厂,一是西华县对台企的优惠政策,二是这里有丰富的劳动力,根本不用担心“用工荒”的问题。她说,下一步,公司还将增加4个加工网点,形成鞋类加工集散地。

该公司由台湾富联国际投资1.1亿元人民币于2008年兴建,是集鞋类生产、研发、检验于一体的对外加工贸易企业,今年预计生产400万双时装女鞋,实现外贸出口1290万美元。

在郭淑君的印象中,大陆南方的“用工荒”始于2006年,一大批沿海企业包括台企受到冲击,而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工厂甚至在春节期间招不到工人,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产计划。此外,受土地、水电等因素制约,企业想要扩大规模变得异常困难。

“我们是‘追’着农民工到这里的,他们很多人返乡就业。”郭淑君说,公司现有员工2000多人,九成以上是西华当地居民,这中间又有八成以上是农民工。我们二期计划再招2000多人,“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劳动力的问题在这里不用担心。”

更重要的是,该公司在广东东莞时每月给工人的工资是2000元至3000元不等,在这里每个工人的工资平均不到2000元。郭淑君表示,即便工人培训是一个很大问题,很多农民工技能方面是一张“白纸”,但“算起账来,还是这边划算。”

对此,位于河南扶沟县的(台湾)宝昌鞋业公司也表示,劳动资源充足是决定在此建厂的关键因素之一。负责人路慧说,鞋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东南沿海往中西部转移是必然的趋势,“相信会有更多的台企‘西移北上’。”

来自河南西华县城的理俊丽说,自己曾经在广东东莞一带务工3年多,虽说工资水平比较高,但“消费水平也高,在外面上个厕所就要1块钱。”

“我的很多姐妹伙伴,都从南方回来了。”理俊丽表示,现在“家门口”打工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重要的是下了班就可以回家,经常可以和父母在一起。

作为大陆劳务输出第一大省,河南农民工出现返乡打工的趋势。该省去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2361万人,务工者中在省内人数为1142万人,占48.33%。分析人士认为,这也促使更多台资企业向大陆中西部转移。

 
关键词: 服装行业 动态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B9ECEA5C22866B681042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