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起始祖传手艺传统工艺千年不坏
“你什么时候开始印制家谱?一年能印几座谱?你和工人的收成如何?”记者一连串提问,江志兴有问必答:“我今年53岁,从事这活字印刷已经快30年了。”江志兴一边刻字,一边回答记者的问话。“我们这个印刷班子共有六七个人,都是亲戚朋友,都是江家村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活字印刷是祖传的手艺,从清朝乾隆年间就开始了,一代一代传下来,传到我这代已经是第9代了,我的师父是叔公江乐喜,他今年80多岁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开始跟他走乡串村学习活字印刷技术……”据江志兴的介绍,江家村田少人多,为了维持生计,从200多年前开始,村民便将印谱作为副业来增加收入。到目前,村里还有8个印谱的班子,有100多人在从事印谱业务,一般业务都在抚州及周边市、县农村。“如果业务好,一个印刷班子一年大约能印四五个村庄的家谱。我们今年上半年已经印制了两个村庄的家谱。这次我们来金溪左坊镇的彭家村印家谱,已经1个多月了,预计到月底,彭家的6套家谱可以印制完成。一个大村的家谱印制费用大约在10余万元,工人的工资在100多元一天吧……”
“采用古老的工艺来印刷家谱,是传统与习惯,家谱这种宣纸印刷品,是可以保存几百年的,甚至千年不坏。这些印谱的人,我们是信得过,他们的工艺、用纸、用墨,都是在我们眼皮底下进行的。”在家谱印刷现场,彭家村一位古稀老人告诉记者,印谱的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哪里需要哪里去,带上印刷工具,吃、住、干活都在村里的祠堂里,而且一呆就是几个月。“他们祖传的手艺,我们信得过!”老人说。
“对于活字印制家谱还能走多远,我很难说上来。目前已经有一些村庄采用激光激光照排、电脑制版印刷家谱了。而且我也曾按照村民的要求,采用在宣纸上印刷现代照片的工艺,所以还是有些担心……”采访结束时,江志兴对手工活字印刷的前景不无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