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县老场乡禾林村,是全市名副其实的“山药第一村”。全村251户人家,家家户户种山药,面积达到3800亩,年产山药总产量近900万公斤,全村960余人,就山药一项,人均收入2万多元。山药,成为禾林村人真正的“摇钱树”。
“今年,山药产量和价格同去年一样就好了!”这是9月16日,记者到天全县禾林村采访时,不少山药种植户满脸堆笑地预测销售形势。
10月14日,记者再次进入禾林村时,种植户的心情普遍沉重,因为,自9月底禾林村新山药开挖以来,禾林山药上市就遭遇“不测”——销售量减少,价格偏低。这让种植户“痛上心头”,面对地下的山药,许多人担心价格会不会一落再落,同新疆洋芋一样“打烂仗”?连日来,记者就禾林山药为何遭遇“价格下滑”一事,对多个环节进行了调查。
种植户在埋怨
新山药一开秤 价格一路走低
山药,是禾林村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外出打工人较少,村民们一年四季围着山药种植转,期盼来年有个高产量,好价格。
10月14日早上,禾林村3组杨仁康得知有老板要去收山药,马上带着挖山药工具、背篼等到地里,仅2个小时左右,就挖了满满一背山药。
轮到杨仁康卖了,当他把山药从背篼里取出一根根往地上放,来自芦山县飞仙关镇新庄村收购老板王绍文的头也一阵阵地摇:“你这山药咋是这个样子?个头小,卖相差……每斤最多1.2元。”尽管杨仁康极力讨价,老板以“最好的每斤2.5元,像这样个头又小、长相又差的山药,每斤1.2元的价格,已经是高的了,不卖就背走吧!”最终,杨仁康只好卖了。杨仁康说,每斤1.2元的价格,不仅没钱赚,而且还要亏一大截,但他转过话峰告诉记者,今天挖的山药,是地里长势较差的,以后挖的绝对好。
当天,禾林村山药种植大户洋从芳也是首次开挖,她种植的山药,个头大、卖相好,最好的每斤卖2.5元,差的每斤1.2元。她挖了一背山药,只卖了300多元钱,“要是去年,这背山药能卖五六百元。”
“今年山药价格为啥垮得这么凶?”在现场,山药种植户七嘴八舌倒苦水。他们说,去年从新山药上市到一季山药结束,价格高时达到每斤4元,低时每斤不下3.5元。而今年刚开挖,每斤最高价格才3元,而现在最好的山药下降到每斤2.5元,相对差一点的山药每斤仅1.2元,而且老板收购质量标准比去年还高,这些变化,让不少种植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洋从芳掰起指头给记者算起投入帐,她说,在正常情况下,每种植一亩,需要水泥桩、钢丝、肥料、请人种植费等3000元左右,而今年请人工的工钱,从过去的每天每人80元涨到每天每人100元以上,高的达到每天120元,加上肥料、农药涨价,每亩多投入2000元以上,且今年遭遇异常天气,山药正长块根时遇高温,山药正长个头时遇多雨,严重影响了山药的长相和产量,“去年我家种6亩山药,毛收入8万多元,今年超不过五万元,相差近一半。”洋从芳坦言,去年每斤4元以上价格的确偏高,她理想的价格是每斤3元,这样种山药才比打工强。就因为价格过低,洋从芳在久等价格没涨反降的情况下,14日才挖了第一背山药,她说,去年这个时候,她家的山药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了。
中间商在埋怨
外地山药进入 销售竞争激烈
14日当天,在禾林村收购山药商贩六七人,他们来自邛崃、雨城、芦山等地,运山药工具都是机动三轮车,收购数量多则5000斤,少则3000斤。每当听到种植户“今年山药价为啥这么低,你们是不是赚安逸了”的质问,收购商都会讲明“水涨船高,水降船落”的道理。
在禾林村,记者遇到了多名前来收购山药的中间商。芦山县飞仙关镇新庄村的但庆祥说,今年广西、云南山药不仅价格低,而且长相好,雅安康藏路蔬菜批发市场内,广西山药每斤只有1.8元,虽说外地山药口感不如本地山药好,但凭价格优势,依然挤占大量市场,尤其是占领了需求量大的餐饮业,导致销量、价格双低现象。
但庆祥说,作为批发商,他们把利润看得很薄,每斤有一角钱赚就行,但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山药,卖相不如去年好,如果收购时选择不严,很容易亏本。
禾林村3组专门从事山药外销的王康说,去年这个时候,他至少销售山药10万斤以上,但今年销往成都的只有2000多斤,这就是广西、云南山药大量进入成都市场,导致天全山药价格无法与去年相比,“销售量大减,价格大降,是今年本地山药遭遇的第一轮冲击。”
来自雨城区多营镇文昌街的陈涛说,在大量广西山药冲击下,本地山药销得慢,且价格上不去,今年与去年的销量相比,少了近一半。
山药中间商说的话是否属实?10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市区康藏路蔬菜批发市场一探究竟。
在康藏路市场里,陈涛正在整理运输途中折断的、批发剩下小根的山药,他指着堆在机动三轮车上的山药说:“你看,这就是昨天在禾林村收购的山药,不到4000斤山药,现在还有近1000斤没卖。”记者在陈涛摊位前站了近半小时,此间有多个买主上前询问价格,陈涛开出的价格是,既大根又长相好的山药,每斤2.7元,长相差又小根的山药,分为1.5元到2.3元不等,尽管如此,买主也要讨价还价,“人家广西山药好大根,每斤才卖一块七八。”最终,陈涛以每斤2.3元价格卖了50斤。
在康藏路蔬菜批发市场内,记者找到了广西山药的踪影。“每斤一块八,要得多就一块七。”老板打开写有“广西山药”字样的包装箱,记者看到,里面的山药与本地山药相比,既大根又较直,一位专门经销广西山药的老板说,因广西山药卖相好,价格低,销得快,他每天都要从成都发货过来。
乡村都在行动
成立合作社 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禾林山药从9月底开挖后,每天外销量约2万斤左右,平均价格不足2.5元,其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下降了不少。那么,新山药上市就遭遇销量、价格双冲击,当地政府和种植户有何应对策略?老场乡党委书记刘伟介绍,乡政府正加大为产业服务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山药是“易碎货”,运输途中最怕道路不好,遇到坑洼路,就要被抖断,一断更卖不上价。而禾林村从庙岗上到大坪山有山药面积2000多亩,因为道路坑坑洼洼,每年都有一部分山药受损,降低其身价。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乡上争取到项目资金,用碎石把庙岗上到大坪山4.9公里路铺平后用机具辗压。记者在现场看到,整条路面的碎石已经铺上,相关机具正在沿路辗压,“一定程度减少山药损失。”
加大对外宣传,目前,乡政府已在中国农经网发布山药供应信息。三天前,有浙江老板打电话询问,准备前来订购30吨。同时,1000斤禾林山药将亮相西博会,以此扩大影响力。积极引进山药深加工企业,如制药企业等,提炼山药中所含的抗衰老药物成份等。
禾林村村委会主任骆朝康说,物以稀为贵,产业发展起来了,关键问题是如何把产品变成钱,而且有利润。基于这一认识,禾林村已经成立了“山药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为山药销售搭桥铺路。同时,要让种植户抱团取暖,共同抗御市场风险。骆朝康介绍,广西、云南山药受品种所限,其上市期较短,一般情况下,霜降后就基本没了。而天全山药可以就地保鲜,一年四季都可以挖,山药专业合作社将引导种植户调整挖山药时间,以此尽可能避开外地山药的冲击波,从而提升山药身价。
洋从芳、杨仁康、夏文刚等许多种植户均表示,如果山药价格再降,只好不挖,让它在地里保鲜,等待价格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