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从日本秋山技术引进的项目,主要有2个产品,分别是ST40和JP系列。ST40自2010年开始引进至今,已经实现小批量生产,目前订单很好。该产品是特别适合满版实地、厚纸印刷的包装印刷设备,速度为16500张/小时,是目前国内单张纸单面机最高的速度。第二款就是JP系列产品,现在具有双面4色和双面8色机两种型号,该系列产品最新引进的机型印刷速度已经达到15000张/小时,今年8月第一台双面8色机已经交付使用。这在国际上也是最先进的印刷速度(双面印为15000张/小时)。”乔俊伟说,“目前国内书刊印刷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除了4+4,我们的双面四色销量也不错,订单排得很紧。而随着我们这款双面8色机的推出,印刷企业只需引进一台这样的设备,就可以代替以往7—8台传统书刊印刷机。现在我们有很多客户都情愿将其他设备都卖掉,然后购买这样一台机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还可以节省场地空间,节省操作工人,提高管理效率。该产品更获得了‘2011年绿色印刷在中国’评比活动的‘绿色设备大奖’。我个人认为,这将是今后国内印刷市场,特别是书刊印刷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
“在原有产品的改造上,我们将一些从日本秋山引进的新技术运用到了这些产品的升级改造上。例如,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需要,在成本不增加太多的基础上,将ST的部分先进技术移植到了BT机上,将BT机的印刷速度由原来的13000/小时提高到了15000/小时,进一步提高了BT机的性能。此外,我们今年还在原PZ系列产品平台上,借用秋山机的相关先进技术推出两款全新的升级产品,分别是GT750和MT660。其中,GT750今年已经在东莞展会上展出,目前我们又做了一些新的改进,增加了半自动换版功能等,在原来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印刷速度可达13000转/小时;MT660是在我们光华PZ650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改进后的设备在自动化程度、速度、自动换版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这两款机器分别面向包装印刷、书刊印刷和商业印刷。”
随着新产品的研发和老产品的升级改造,我们也由此看出上海光华的所有产品结构已经全面覆盖了高、中、低端的消费市场。目前从速度上来看,转数最低的是12000张/小时,最高达18000张/小时,达到世界顶级水平。此外,由于产品种类增多,产品的组合也相对丰富,这对用户来说,选择的空间更大。
引领技术创新 风正帆悬任远航
对于单张纸胶印机未来的发展,乔俊伟认为,今后的发展除了追求印刷的速度之外,效率、自动化程度等也将是重点发展方向。另外,在大力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绿色印刷、环保节能等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绿色环保技术,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印机制造商在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在数字方面,对单张纸而言,更多的是要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来对我们的产品进行改造,实现印刷数字化,譬如CIP3/CIP4的运用,它不仅能将印前的信息在印刷过程中使用,而且直至印后也能使用,这样操作起来整个数字印刷做流程就非常顺畅,目前,我们的设备上已经配备了这样的接口;在自动化调节方面,我们现在不仅实现了自动化,而且完成了数字化管理,例如印刷压力的调整,全变成了数字化操作。”
“在网络应用方面,对印刷厂的用户来说,网络能为客户提供一些订单信息,通过我们的数字化流程,可以直接将通过网络传送的数据拿来直接制版;另外一种网络应用是印刷厂生产管理,即通过内部网络,在印刷厂内可以同时对几台印刷机进行管理,通过这样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及时了解机器工作状态。印刷厂总经理甚至可以通过手机等方式登录管理平台,即使出差在外也能随时了解厂里各设备的生产运行情况。我们正在考虑为用户开发一个这样的印刷生产管理系统,不仅为用户提供设备,而且对他们的印刷任务也提供一个管理系统,包括及时向用户提醒,这台设备是否需要维修等信息。”
“我们现在开发产品的思路不限于国内的竞争对手,更应该面向国外的印刷巨头。这也是国家政策的推动作用,例如以往国内印机产品只要超过15000张/小时即可免税,但现在提高到了16000张/小时,现在我们可以达到165000张/小时,这些数据也可以表明我们国家整个印刷市场和国际领域已经非常接近了,我们现在研发的产品可以达到18000张/小时,今年年底就会推出。但即使推出,也并不能说明我们和国际(国际最高水平为18000张/小时)之间的差距完全消失,只能说我们更加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了。要进入国际顶端印机制造商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乔俊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