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通胀压力缓解未能减弱加息争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2 11:39:49    浏览次数:266    评论:0
导读

  【《财经》记者 李高阳】自国家统计局公

  【《财经》记者 李高阳】自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以来,业界普遍认为通货膨胀压力与年初相比已有所缓解,但对于是否加息的争论仍不绝于耳,并未形成统一看法。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上涨2.9%,环比下降0.6%,上半年CPI涨幅为2.6%。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从经济运行环境来看,物价总体上温和可控,基本稳定。

  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表示,中国目前通胀已较年初有所缓解,对全年通胀保持3%的目标有信心,不过下半年农业对通胀影响非常大,仍存很多不确定性。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财经》记者表示,CPI涨幅回落主要和食品价格的回落有关。通胀高位回落,使得通胀压力暂时下降,但目前还难言趋势性拐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6月数据显示,输入性通胀所带来的通胀压力明显下降,预计CPI在三季度将达到高点,全年CPI为3%左右。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表示,下半年通胀压力将逐渐减轻,预计三季度CPI、PPI见顶回落。熊鹏认为,实体经济需求增势放缓抑制物价继续上行;货币供给增速回落制约通胀压力攀升;输入性通胀压力呈现缓解迹象;翘尾因素正效应逐渐消退减缓物价上涨。

  业界对于通胀压力的缓解似已达成共识,但对加息则持有不同的看法。

  摩根大通于7月15日发布研究报告称,预计央行将在今年四季度加息一次,提高基准利率27个基点,以抑制可能出现的通胀预期;调控将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此前,摩根大通曾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加息两次。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近日表示,由于通胀预期减弱,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很小,全年信贷继续按7.5万亿元既定规模和节奏实施;同时他也表示,如经济放缓速度超过预期,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可为政策微调提供空间。

  中信证券表示货币政策的调控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下半年紧缩力度将减弱,甚至有所放松。预计加息的可能性降低,利用加息来调控总需求的必要性在下降。

  熊鹏认为,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加大,中国经济增速趋于平稳的格局下,近期加息的必要性明显下降。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预计,今年央行将很可能加息两次,并等待二季度经济数据出台后,再对货币政策的基调进行调整。七月中旬的宏观数据公布后,将成为非常敏感的时间窗口。

  而在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看来,中国现在就应该加息。日前,谢国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利率低于通胀率,实际上的负利率会引起投机泛滥,长此以往,经济结构会出现很大的不平衡,从而引起中国经济硬着陆。

  7月20日,亚洲开发银行表示,中国应该提高利率水平或者允许人民币升值,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国应加速使经济政策回归到更合理的状态,避免额外的通胀或者硬着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表示,下半年经济调控的主基调是保持政策稳定,核心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CB3AA3C8179726A1EE0A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