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成就黑马?
一度的打折票,缘何如今却成宠儿?
虽然在第二轮生肖邮票发行之际,曾有市场人士认为其发行量太大,毫无收藏价值,但邮票行家张先生认为,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同一题材的判断应该有所不同。近期的确有资金关注第二轮生肖邮票,并有可能对其进行炒作。
另一方面,张先生分析,生肖题材无论是礼品市场,还是收藏市场,都同样关注,第一轮生肖票目前价位太高,炒作难度大;第三轮生肖票还没完全出全,炒作可能性较小;而第二轮生肖票价格还不高,也相对齐全,当然是炒作的最好对象。
那么,“庚辰龙”这匹“黑马”的表现该作何解释?多位集邮人士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巨量消耗形成基础。邮票消耗主要有寄信消耗、产品消耗和销毁三类。“庚辰龙”在以上三类消耗中均有突出表现。一般来说,邮票的市价高于面值的话,才会很少被用于寄信。就是说,打折邮票和寄信消耗是密不可分的。而纵观“庚辰龙”的历年表现,可以发现它过去是经典的打折票。
“庚辰龙”的面值,也非常方便人们寄信使用。有意思的是,“庚辰龙”出生恰好赶上邮资改革。大约是在1999年底,平信邮资由0.5元上调至0.8元,挂号信由1.5元上调至2.8元;2000年1月5日面世的“庚辰龙”一枚面值0.8元,另一枚面值2.8元,两种面值与两种邮资完全相同。
中国人自喻为龙的传人,对龙有一种很深的情结。做任何一种产品册,如将龙票加进去,立显华贵和大气,此等效果使得龙票作为产品票的需求一直很大,产品消耗自然也不低。
另外,市场一直传闻,在2003年左右,有部分龙票被销毁,导致数量剧减,因此有集邮人判断“庚辰龙”的市场流通量减少。虽然,该传闻并无数据作为支持,但却给炒作提供了话题。
其次,后期的大量“需求”是“庚辰龙”持续上涨的动力。邮票行家分析,无论是否为“刚性需求”,不可否认,资金的介入,使“庚辰龙”的价格出现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