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客户的抱怨,企业是把客户抱怨“积蓄”起来,等待着某一天的爆发,还是主动让客户及时把抱怨“发泄”出来,并化解客户的抱怨?相信明智的企业都会选择后者。面对客户抱怨,企业既不要装作视而不见,也不要加以搪塞企图蒙混“过关”,更不要抱着“一走了之”的态度,企业唯一正确的选择是面对它、解决它、利用它,变不利为有利,并变被动为主动,把客户抱怨变成企业的机会。
举双手欢迎客户抱怨
很多企业面对客户抱怨总是显得惴惴不安,甚至厌恶或痛恨客户这种行为。企业只看到了客户为自己制造“麻烦”的一面,却不知道只有那些爱着企业的客户才会对企业寄予很高的期望,并产生抱怨,这就是商业版的“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如果客户面对企业的服务,什么也不说了,而是一贯保持沉默,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国外服务营销专家的研究结果:如果客户对企业的服务不满,只有4%客户会对企业抱怨,而另外96%的客户都会保持沉默,并且有91%的客户今后将不再光顾企业的服务。
可见,对于企业来说,客户的沉默绝对不是“金”,不抱怨并见得客户对企业的服务满意。无疑,客户的沉默对企业发出挑战,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那96%的客户的想法,并留下其中即将“跳槽”的91%客户,成为企业立即要做并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否则,企业将为自己所“打败”,甚至“死”于自己的“枪”下。其实,只要企业处理好客户的抱怨,企业还是可以有效实现客户保留。国外服务营销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对客户的抱怨处理得当,70%的客户还会继续购买。如果企业能够当场解决客户的抱怨,将会有95%的客户会继续购买。可见,只要企业快速消除客户的抱怨,还是有机会让客户再次“拥抱”企业。可见,客户抱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客户不抱怨,更可怕的是企业不快速消除客户抱怨。
为什么要举双手欢迎客户抱怨?甚至要鼓励客户抱怨?是因为通过客户抱怨,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与机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获得来自客户的信息,并为企业无偿地奉贤了“研究结果”。其实,对于客户与企业“打交道”的感受,客户感受的要比企业多,因为企业的感受往往是来自客户的研究与推测,这就可能存在一定偏差,甚至大相径庭;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可以获得更多改进的机会。通常来说,客户抱怨往往是服务缺陷所在,而这个缺陷很可能是客户在接受服务过程中首先发现的,客户的抱怨无疑是给企业一个“改过”的信号。
另外,我们曾经强调过,客户需求具有“动态性”,企业要为客户提供一种动态性的服务产品。为此,企业服务在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时,或者客户的需求“升级”时,企业都需要提升或改进自己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弥补过失并借机提升声誉的机会。在客户抱怨的声音高潮迭起的时候,不但客户期待企业的回应,往往也是各种社会力量(如政府主管部门、媒体等)颇为关注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企业若能采取恰当的措施并借机造势传播的话,不但会消除客户抱怨,反而会体现企业良好的信誉,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为客户创造“诉苦”渠道
聪明的企业不要让客户把“苦水”向自己的肚子里咽,而是要让客户把“苦水”向企业都倒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