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抢筹潜力股四大特征
特征一:大手笔、短时间建仓
记者统计发现,机构在中小板、创业板次新股上建仓的手法极为凌厉。
如上文所提到的龙源技术和建新股份,均是首日上市便受到机构资金的疯狂吸纳,而此前的多氟多、四维图新也是在上市后区区数日机构资金便已建仓完毕。在本报此次筛选出来的24只次新股中,机构建仓的时间均在3个月之内。当中建仓期限最短的,应是今年6月18日才上市的皮宝制药(002433,股吧)。公司上市后的第一份中报显示,南京苏新投资和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均成为了其前十大流通股东,而留给他们的建仓时间则仅有6月18日至6月30日的短短9个交易日。
推荐阅读
·封基折价扩大的极限位置·估计8月19日大盘会拉升 淘金中报私募重仓股
-
中报曝光华夏基金“独门”重仓股
社保基金继续加码创业板
基金9亿豪赌华谊6700万利润
上海基金四大乱象集中爆发
基民平均亏损12% 2万亿富了谁?
60只医药股破6124点收盘价
此外,结合市场走势和成交情况可以发现,这24只新股无一例外均是在上市后的几个交易日内被大量资金迅速吸筹。考虑到中报里机构资金的主导地位,这些吸筹的资金当属机构无疑。
交易所公布的成交回报也证实了这点。如今年5月18日上市的海康威视(002415,股吧),上市首日有3机构吸筹超过2.6亿元;次日4机构吸筹2.4亿元。按当时股价这5亿元折合约600万股,而中报显示其第一大流通股东也不过持有381.15万股,第十大流通股东仅有133.13万股。这意味着,当中可能有不止一家机构在其上市的头两日(甚至当天)就完成建仓。
特征二:同系基金爱“抱团”
在这24只次新股中,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便是出资“同门”的基金往往喜欢“抱团扎堆”,充分体现出他们投研团队高度的一致性和团结性。
汇添富系、易方达系和景顺长城系是当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在三聚环保(300072,股吧)、国民技术(300077,股吧)、海康威视、达实智能(002421,股吧)上,汇添富系均有数只产品同时入驻;景顺长城旗下有五只产品同时出现在爱施德(002416,股吧)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易方达甚至有6只不同基金同时成为海普瑞(002399,股吧)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同系产品步调如此一致,成为这些次新股上独特的“风景”。
特征三:机构控盘度普遍极高
在新股上市时,由于有很大比例的网下申购股份和上市前老股东所持股权均处于锁定阶段,此时其实际流通的股份数量并不多,在股本规模只有一两亿的中小板、创业板个股上这种现象更是体现得极为明显。因此,在个股上市之初便大量买入的机构资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迅速控盘。据记者统计,按目前情况来看,这24只次新股中机构所持股权占流通盘比例最高的已经接近50%!超过20%的也有数家。简单地说,除非这些机构自己砸盘或是主动放弃护盘,否则这些控盘度极高的个股出现大幅度下挫的可能性不大。
特征四:均未明显获利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机构在这些个股上投下“重注”,可是前期市场的低迷没有给他们提供很好的赚钱机会。统计数据显示,这24只个股上机构的整体收益不过0.43%,当中股价累计涨幅最高的不超过7%,涨跌幅在5%之内的有15只,跌幅最大的则不超过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