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评论 » 正文

人民币重回汇改轨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1 22:13:24    浏览次数:34    评论:0
导读

因国际金融危机中断近2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悄然重启,人民币重新回到始于5

因国际金融危机中断近2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悄然重启,人民币重新回到始于5年前的汇率改革轨道上。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市场期待更加明确的政策信号之际,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6月20日表示,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选择当下这一时点,退出非常时期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看似意外,实则合情合理。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接近21%,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波幅是中间价上下0.5%。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2008年7月之后,人民币汇率先升后跌,到2009年底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累计升值3.3%和3.4%,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则一直在6.82元—6.84元人民币/美元区间窄幅波动,日波幅远远不足0.5%。波幅的收窄,被市场理解为应对危机的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这不仅符合我国经济的自身利益,有助于我国经济稳定和复苏,而且从全球范围看,即使在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峻的时期,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人民币汇率水平测算和汇率机制改革方向上,学术文献汗牛充栋,学界政界分歧巨大。目前,我国进出口渐趋平衡,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显著下降,今年以来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低,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基本消除。同时,我国出口大幅反弹,并面临通胀压力,有必要调整汇率政策、增强汇率弹性来满足国内宏观调控的需求。特别是2010年以来,全球金融业正在经历艰难的变革,全球经济自危机泥潭中的复苏之路迂回曲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面对国际汇率大幅波动的外部环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不再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汇率将受美元、欧元等国际主要货币走势的影响。而欧元下跌和美元走强,为人民币对美元的双向浮动提供了可能,这将有助于减少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和对进出口的冲击,可应对不同情景下的外部冲击。

近两个月来,人民币对欧元升值了15%,实际有效汇率也升值了3%以上,现在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可以顺理成章地避免一次性对美元升值,避免人为造成对出口的冲击和某些争议。

人民币汇率政策稳步有序地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需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力求使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渐趋平静,从热钱管理的角度来看也是汇率改革的比较好的时间窗口。

汇率问题错综复杂,人民币汇率首先服务的是中国自身的经济运行需要和经济利益。我们注意到,6月26日—27日,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选择当下这一时点重启汇改,将有助于减少中美关系恶化的风险。

  

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汇率弹性将有助于逐步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有利于逐渐摆脱对美国经济金融的依赖,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际经济不平衡,成为国际经济的稳定因素之一。可以说,选择当下这一时点重回人民币汇改轨道,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作出的正确选择。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D14992ED13037FE683B7F.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