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王内外有别的形象落差恰好就弥补了这样的短板。阿迪王在场外是一个被恶搞的对象,而这也不排除是公司有意而为之,但在场内,阿迪王却又是一副责任的企业做派。而在新版的电视广告中,阿迪王更是喊出了“民族的品牌,民族的骄傲”这一诉求。这给消费者传达的信息是,虽然形象上在民间“被山寨”了,但阿迪王绝不是“山寨产品”。这样的产品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形象山寨不山寨已经不重要了,相反,最多只是增加了几分娱乐精神。
从最初的一篇简单的网文,到随后源源不断的关于阿迪王的议论、恶搞、膜拜,阿迪王将网友之间的互动运用得淋漓尽致,一个原本恶俗的品牌被无限赞美与夸大,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永远都能找到的令人捧腹的乐趣。这些充满创意、幽默和智慧的网文本身就具有众多喜剧元素,如同网络病毒一样,迅速地在网友之间传播。
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恶搞是另类的思想表达,包括对权威,对约定俗成的一种挑战,它让不同的声音有了一条发泄和传播的通道。而这些都使80后和90后表达自己观点和态度有了一个突破口和价值观的重合点,非常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因为对于有关阿迪王帖子的认可,大多数网友在哈哈一笑之后开始考虑着什么时候自己也买双阿迪王来“炫耀炫耀”,以显示自己的另类“潮流”。
从这个层面来讲,“阿迪王”的利用网络的传播无疑打动了目标消费者的心灵,尽管阿迪王在模仿,搭便车,但这样的方式起码比起那些贴牌加工、恶意侵权的某些品牌有“远见”得多。尤其在广告和品牌传播上,实实在在地为其他类似品牌开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另类”营销和传播之路。
(本文来源:商界评论作者:鲁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