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机网10月19日讯 10月10日,温州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在经历了20多天的“出走”后回到温州,在政府的介入下,信泰将通过重组获得新生。“信泰这次就是充当了‘炮灰’。”赵海涛(化名)身穿立领绸缎衬衫、亚麻宽松长裤,坐在茶馆后院的露天座上,显得轻松自在。
实际上,像很多温州老板一样,他的企业也正在面临停工的威胁。赵海涛做商机生意已经超过10年,在温州也算是较具规模的纳税大户。由于今年各种成本上升,银根又不断收紧,赵海涛已经是很艰难地在维持企业了。
“我们温州人资产还是不缺的,关键是要能从银行贷到款,保持资金链。”在赵看来,信泰公司出事,才能引起政府的重视,作为他本人而言,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政府能有效地疏通融资链。
随着温州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因资不抵债“出走”美国,到20天后看到形势转变又回国接受企业重组,这一波始于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社会讨论,已经转变为对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的再次关注、对市场化金融改革的再次催促和对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再度考问上来。
困境:难过2008
赵海涛的商机厂在温州市龙湾区,有近300个工人,去年年产值达到1.5亿多元。然而今年5月初盘点时,他发现2000多万的产值最终毛利计算下来仅有20多万,这几乎是他经营10年来最低的利润率。
据他说,在龙湾区聚集的商机厂,大多数都是像他一样1%左右的利润率。不仅是商机行业,“温州制造”普遍面临利润下降的状况。
“现在企业的困难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更大,2008年是没有订单,没有还可以去找,现在是有订单也不敢接,越大宗越不敢接,越接亏得越多。”赵海涛说。
原材料上幅上涨是利润被压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赵海涛列出其2008年与2011年的成本简要清单:原材料,2008年约1500万/月,现在约1700万/月;助剂,2008年约200万/月,现在约250万/月;电费,2008年约50万/月;现在约65万/月;煤费,2008年约75万/月;现在约90万/月。“2008年时最普通的革基布每米4块,现在涨到5块5一米,树脂从2008年的1万元1吨,涨到现在每吨1万3到1万4,煤2008年时780元1吨,今年年初880元,现在涨到950元每吨。”
除了成本的上升过快外,商机市场供大于求,成本上升后,定价却无法上升。“以前最普通的合成革1米能赚到1块钱,现在只能赚到1毛钱、2毛钱,高档一点的革以前能赚5块的现在也只能赚1块,现在干了2年利润不如2008、2009年的1年。”
温州市经贸局监测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个月,温州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1/4多,仅三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
尽管温州市政府正在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但赵海涛觉得有些无奈:如果是老老实实做实业,他们要面对人民币不断升值、原材料涨价、成本上升、工人加薪和用工荒等诸多困难,一年下来挣不到多少钱。“在这样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企业回笼资金都不易,谈何转型升级?”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温州制造业当前的困境,也是货币政策周期性调整的产物。
用赵海涛的话来说,2008年国家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温州商人眼里,简直遍地是钱,“银行信贷员都隔三差五跑过来问要不要贷款,申贷条件也很优惠。”
面对当时的情况,赵海涛和他的许多朋友都大量举债,或用于扩大产能,或投资新兴行业,甚至拿去炒楼、炒煤、炒农作物。也就是从那时起,温州的民间借贷在这一波投资热中水涨船高。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说,不是温州企业家突然之间变得不理性了,他们像所有普通人一样,都会在给定的条件下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今天之所以有一些温州企业家热衷于投机炒作和高利贷,是对给定环境和政策的理性反应。
但这一黄金时期转瞬即逝。到去年年底,货币政策猛地收紧,一些企业就扛不住了。
赵海涛说,他的一位好友在货币政策扩张期内投资了塑胶、房地产、酿酒等多个行业,还在外省购入多处土地,就是因为银行停贷,“短贷长投”的大量资金一下收不回来,被迫借了大量高利贷,导致资金链断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