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泥行业,“并购”一词其实并不陌生。据了解,在“十一五”期间共发生了约200起并购案例,其中2010年就发生了55起,是历史上兼并重组事件最多的年份。
 2011年上半年,由于各大公司忙于确定本公司的五年规划与战略,加之并购成本增加等原因导致并购案例数量骤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在21家水泥类上市公司中,仅有5家发布了涉及水泥收购的公告,与2010年的并购潮相去甚远。
 然而进入8月,情况有了些许的变化。各大水泥企业的巨头加紧了对于市场的抢夺,不断有并购消息传出,与上半年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8月19日同力水泥发布公告称,拟以不超过2500万元收购义煤集团持有的义马水泥100%的股权。
 8月27日,海螺水泥发布公告称,以4.48亿元收购陕西宝鸡众喜公司旗下的众喜凤凰山、众喜金陵河、乾县众喜以及蔡家坡水泥工厂的相关资产,总的熟料年产能约为720万吨,水泥年产能约为900万吨。
 在收购众喜水泥之时,海螺又以1.648亿元的价格将广西四合的近200万吨水泥产能纳入麾下。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段时间海螺在云南已经收购了几个企业,在四川的广元和达州也在和一些周边企业进行频繁接触。
 就在海螺水泥开疆辟土时,华润水泥斥资近13亿元收购大理两家水泥企业的消息,又扰动了云南水泥这潭“浑水”。
 上下半年,水泥企业为何在“并购”这个事件上,表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差距呢?细细研究之后发现,这其实是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促使的必然。
 让我们首先从市场角度来分析,今上半年,并购成本的增加是并购案例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今下半年以来,水泥的低价格无疑为广大的水泥企业降低了并购的成本。
 据了解,今年开春以来,随着大量保障房的开工以及基建建设的进行,水泥需求量上升,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到了下半年水泥价格却急转直下,据相关数据显示,自6月份以来,水泥价格持续下跌,均价由6月份的434.79元/吨跌至8月份的414.03元/吨,作为传统旺季的9月还处在跌势之中,目前位于409.84元/吨的水平。尽管受限电影响部分地区水泥价格有所上涨,近日又传出江西水泥下属公司涨价,但是湖南、湖北以及重庆等地区价格上周下调20-50元/吨,依然不免令人关注水泥市场的后期走势。
 可以这样说,水泥的低价格为广大龙头企业收购降低了成本,成为下半年“并购热”的重要原因。另外一方面,下半年各大企业都已经完成了五年计划及战略的制定,兼并重组已经进入操作层面。这是直接的原因。
 从政策层面来讲,下半年来受到国家紧缩货币政策影响,国内的中小水泥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尤其是西部利润率较低地区的生产商),水泥生产也面临现金流吃紧的挑战,而大企业因为有政府支持并且现金流宽裕在行业整合中处于更有利地位,加之此前大型水泥企业已经从华东和华南的行业整合中受益,并且内生性增长受到政策限制,并购就成了大企业的不二选择。
 最近,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编报2012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的通知》,就2012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做出规定。据了解,此次编制的重点是推动中央企业兼并重组,重点支持中央企业内部整合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向重点企业补充资本金。具体包括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支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支出,重大节能减排项目支出,企业境外投资支出等。
 此通知的退出对于水泥行业的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国家政策的支持将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并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市场的低价、政策的导向等多种因素导致了进下半年的并购热。在此,我们还可以推断,水泥行业内的并购是今后一个大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