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解读:如何理解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17 13:52:00    来源:新京报    作者:AT23    浏览次数:786    评论:0
导读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2020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

此次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这一点,且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其内涵?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实际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可以落实在很多方面,如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即我们不仅仅参与分工,而且要高质量地参与分工,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更多红利,要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关系处理中的地位,这是一方面。此外,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更多是要安全,不能被牵着鼻子,卡着脖子,这样参与国际分工是靠不住的,要提升自主化水平,提高话语权。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则对记者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压力,海外局势、风险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国内市场的挖掘,通过激活自身动力,修炼内功,以提升经济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抗风险能力,这是加强国内大循环的一个背景。的确,我们也拥有这样的实力,我们有14亿人口,市场规模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仍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为什么二十大报告谈到可靠性?因为我们内循环的可靠性还有可提升的空间,如在消费层面,虽然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规模也比较大,但消费潜力仍未充分挖掘,消费端一旦崛起,将有效拉动生产端,这样一来,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将有效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会更加牢靠。

中金公司研报观点则认为,国内大循环“可靠性”的提法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相呼应。从数据来看,中国进出口金额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64%下降到了2021年的34%,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也保持在相对均衡的水平,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以上,客观上都要求高水平对外开放。而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更多要求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国一方面积极推进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贸协议的签署和落实,积极研究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预计未来五年这些改革方向仍会继续持续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关键词: 大循环 国际 国内
(文/AT23)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AT23原创作品,作者: AT23。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E2BF528D791861F73B00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