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机网】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圆满闭幕,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为向社会各界直观生动地介绍5年来全省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光辉前景,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于10月26日至11月22日,以“旗帜的力量,跨越的足音”为主题,集中、连续举办9场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昨天,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民族文化大繁荣文化强省大推进”。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产办主任尹欣向新闻媒体作了通报。
每年单列1万亩文化产业用地指标
“十一五”期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文化建设120亿元。今年开始,省级文化事业建设费由每年45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每年25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建立10亿元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每年单列1万亩文化产业用地指标,这些硬措施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云南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到2020年达到10%以上,建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在全国的文化影响力继续增强,文化综合实力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10大省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提速
云南着力推进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云南省科技馆新馆、云南亚广影视传媒中心、滇西抗战纪念馆等10大省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同时,把大力弘扬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先后推出龚曲此里、郑垧靖、杨竹芳、刀会祥、杨善洲等一大批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
2004年以来,云南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全国性的大型文化活动,云南文化产业上海推介周活动、《云南映象》北京推介宣传活动、第二届聂耳音乐(合唱)周上海大剧院《人民的声音》开幕式演出活动等,极大提升了云南文化的全国影响力。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均“事转企”
目前,省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组建了一批省级新闻出版、报业传媒、广电网络、文化投资、广播影视、文博会展等骨干文化企业集团。省级各单位所属出版社相继完成转企改制,新闻媒体宣传与经营“两分开”改革稳步实施,部分州市对印刷、发行、广告等经营性部分进行了剥离和转企。目前,全省已有3200多人从事业身份转为企业身份,180多家转制文化企业进入享受改制税收优惠政策名单。
昆明实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合一”
全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普遍开展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省属文艺院团、新闻出版、文化广电系统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多数建立了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完善了考核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昆明市等部分州市试行了公共文化产品政府采购制,激活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活力。
与此同时,全省新闻出版系统、广电系统全部实现了“局社分开”、“局台分开”,省电台、电视台“两台合并”方案已得到国家广电总局同意。
跳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