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产业先机
把握产业先机,除了政策,更考验企业发现稀缺机会的智慧!2005年进入中国的气候变化资本集团,拥有全球首个碳排放概念的投资基金,在中国已经投资十几个低碳行业和传统行业,投资规模达到60亿人民币。
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路跃兵告诉《经理人》,气候资本在中国投资的行业包括可再生能源、煤层气、生物质发电、钢铁、化工厂等,部分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投资新兴产业,巨大的机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企业如何进行判断?在他看来,抓住好机会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前瞻性和稀缺性。路跃兵列举了几个潜力低碳商机:
●太阳能的电流控制测量技术;
●风电场和智能电网;
●清洁交通,包括生物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储能技术。
在非低碳行业,他认为,一些高耗能企业向低碳转型的环节也蕴藏着很大的商机,钢铁、水泥等高碳产业提高能效的环节,如余热发电、循环经济等,都是不错的机会。此外,成本较低、传统产品的低碳替代产品制造业,亦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低碳转型路径
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前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留给企业转型的时日无多,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低碳学组研究员、秘书长崔大鹏博士说,“不要延误转型的时机。”
一般说来,企业在低碳转型时要解决发现需求、调整产品、技术创新等核心问题。崔大鹏认为,中国企业最需要解决的是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打造自主竞争力。
高成本是横亘在企业面前的转型难题,崔大鹏说,一方面,国家要对一些行业实施补贴政策,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未雨绸缪,抢占低碳知识、低碳资金和低碳技术、产品与服务等制高点。企业需要寻找多种融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