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银行怎样算利息
一样存款咋俩利息?原来是计息方法不同
同样数额的一年定期存款,在不同的银行利息却差了16.82元!这样的怪事儿让市民杜先生碰上了。是一家银行给少了?还是一家银行给多了呢?
储户疑问一样存款咋俩利息呢?
杜先生2008年2月18日分别在铁西区两家银行网点存了2.5万元一年定期存款,当时的年利率是4.14%。今年2月18日,他拿存单到两家银行网点取本息,结果一家银行税后利息为1018.61元,另外一家银行利息为1001.79元,两笔同样的存款利息差了16.82元。
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利息出现差异?杜先生向两家银行一打听,结果银行工作人员均称自己是按照银行规定计算出来的,没有任何差错。“这就奇怪了,一样存款出来俩利息,各家银行不是利率相同吗?”杜先生纳闷地向记者咨询。
银行解释计算方法略有不同
2月18日下午,记者与两家银行分别取得联系,一家银行的王经理说,他们使用的是按日计息法,即年息/360=日息,然后乘以实际天数=实际利息。客户存款期实际天数为366天,所以总利息=25000×4.14%/360×366=1052.25元,扣除33.64元(利息税)=1018.61元。
另外一家银行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整存整取计息方法为本金×利率,总利息=25000×4.14%=1035元。存款期间,2008年10月9日起国家取消征收储蓄5%利息税,因此要扣除231天的5%利息税33.21元,实际得到利息1001.79元。别家银行采用日息×366的做法有变相提高存款利率之嫌。
记者调查①业内普遍采用逐笔计息法
两种计息办法,哪种才合理合规呢?本报记者查阅了2005年5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关于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银行可采用积数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计算利息。”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计息公式为: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逐笔计息法按预先确定的计息公式逐笔计算利息。计息期为整年的,计息公式为:利息=本金×年数×年利率。同时,银行可选择将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计算利息,即每年为365天(闰年366天),每月为当月公历实际天数,计息公式为: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如此看来,两种计息方法银行都可以采用。
记者调查②流行哪种计息方法
记者采访了第三家银行的理财师马经理。马经理说,个人活期存款一般采用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计算利息,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一般采用逐笔计息法按计息期合计年(月)数计算利息。银行将年利率折算成日利率是以一年360天计算的,而实际每个月可能是30天、31天或28天不等,因此同样一笔存款采用积数计息和逐笔计息产生的利息有些许差异。整存整取采用积数计息法也并非总能获得高利息,假如市民在1月份存一笔3个月期限的定期储蓄,由于2月份只有28天,按积数计息法计算,实际利息可能较其它银行少一些。(沈阳晚报)
用存款规则“利滚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存款较多的大户往往看不上银行存款的“一点点”利息,在小额和大额资金存款时都为了图方便而选择活期;也有另外一部分人考虑到连续降息的可能,索性把余钱全部存入长期定存,以为可以享受相对较高的利率。专业理财人士提醒,储户利用银行存款理财时不要怕麻烦,有时稍微用心留意存款规则细节,稍加举手之劳就可降低存款利息的隐性损失。
百姓日常生活中每月节余的闲钱可以考虑用每月一张定期存款的方式来“滚雪球”。日后,随时急需用钱的时候都可以取出当月到期或者利息损失最小的一张存单,日后积少成多也能累积形成一笔不小的本金加利息的“意外收获”。银行理财专家介绍,大笔资金在手时,还可将存本取息与零存整取这两种储蓄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利滚利”的理财方式。以5万元为例,将其用存本取息方法存入,一个月后取出利息,存入另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以后每月如此操作,可获得二次利息,不过这种方式需要每月跑一次银行。
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存款适合作为任何群体理财资金配置的“必选项”,强制储蓄则可适度“中和”高风险理财品种的风险。在家庭存款组合中,可将每月节余部分强制存款,不动的部分按比例存为中长期存款得到利息收入。 (京华时报 高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