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燕
买菜,68岁的赵云霞把家里的小板凳都带上了。“人太多,排那老长的队,且得等一阵子呢!”
这排队买菜的地方其实就在赵大妈家楼下,既不是菜店,也不是菜摊儿,而是一辆印有“学院路地区便民流动菜车”字样的厢式货车。昨天,正是流动菜车进静淑苑小区的日子,40多种新鲜蔬菜、水果,以直销价敞开向居民销售,有的甚至比市场价便宜了一半多。
车载菜居民排队买
上午9时,记者来到静淑苑小区。便民流动菜车的车厢跟前,一条20多米长的队伍正缓慢向前蠕动着。车厢的车门两侧,醒目地张贴着两张价目表,上面写着当日各类蔬菜水果的价格。
“有多便宜,这么多人排队买?”记者挤到车厢跟前,想把价目表看个究竟,可还没顾得上抬眼,就先被居民买菜的架势给镇住了。
“小伙子,雪里红给来两大捆;白萝卜要两个;大白菜要四棵;小白菜也要四捆,再来一大捆葱、两斤西红柿……”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手里攥着张纸条,对着纸条上写的菜名儿,一股脑要了堆尖两大筐菜。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一名社区志愿者看着乐了,“阿姨,您这是买菜呢,还是批发呢?”老太太也乐。“批发?批发不也就这价儿吗?瞧这雪里红,多新鲜,外头小摊上卖7毛多,这儿才卖4毛8,买回家腌咸菜去!”
距离流动菜车三四米处是临时设立的收银台,已经选好菜的居民,一人捧着一个大筐,簇拥在收银台前等着称重、结账。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姐刚交完钱,正把菜一样样往布兜里装。记者探过身子一瞧,嗬!这位买的也不老少:两大捆茴香、两个大白萝卜、两棵大白菜、两捆大葱、一把香菜,还有一大袋冬枣,把3个布兜撑得鼓鼓囊囊。“总共18块9,还挺值!”大姐脸上带着笑意。
拎着布兜子的,拖着拉杆箱的,推着三轮车的……买完菜的居民走了一茬又一茬,紧接着,又有人匆匆忙忙往这边赶来。1个小时过去了,流动菜车前的队伍一点儿没见短,反而更长了。
社区免费提供卖菜场地
流动菜车开进静淑苑小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9月底开始试点,便民菜车一周来两次,分别是周三和周六。每次都是半天,早晨6点钟开始卖,中午12点钟结束。”静淑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静淑苑社区现有常住人口2600多人,小区附近没有菜市场,社区内也没有菜站。过去,居民买菜主要靠路边的菜摊,近一段时间,由于修路的原因,在路边摆摊卖菜的流动商贩也大量减少,居民买菜成了难题。
受场地的限制,临时在社区里建菜站不太现实,能不能以流动车的形式,把新鲜蔬菜直接拉到小区里来卖?学院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广泛联系,最终与北京新发地百舸湾农副产品物流有限公司达成了协议。让“便民流动菜车”开进静淑苑社区,以直销价为居民提供新鲜蔬菜,卖菜场地则由社区协调,免费提供。
“目前,先在静淑苑小区试点,如果效果好,便民菜车还会覆盖到地区其他有需求的小区。”学院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淀年底前开出50辆流动菜车
不仅在学院路街道静淑苑小区,海淀东升乡的芳清园小区,北下关街道天作商城附近,也出现了流动菜车的身影。记者了解到,这些流动菜车,均由北京新发地百舸湾农副产品物流有限公司负责提供,流动菜车平均每半天的蔬菜销售量达到1万斤。
“和普通社区蔬菜门店平均1天四五千斤的销售量相比,流动菜车半天就能卖1万斤的销售量可以说是相当惊人。”公司负责人韦玉华表示,流动菜车的销售量大,主要是因为价格低,“我们的蔬菜都是从新发地或者是河北的蔬菜基地直接运过来的,简单进行分拣和粗加工后,就由货车拉到各小区卖,没有多少中间环节,再加上不收场地费,所以售价普遍要比市场价低20%至30%。”
“其实,菜价还有进一步压低的空间。”韦玉华表示,当前,该公司每天销售的蔬菜,只有大约两成直接来自于河北蔬菜基地,其余80%来自于新发地批发市场,具有一定的流通成本。“今年,我们计划在海淀区再推出50辆流动菜车,以每辆每天卖5000斤菜计算,50辆车每天所需的供货量就达到了25万斤,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从产地订菜,卖到居民手里也更便宜。”
据了解,这50辆流动菜车已经在筹备中,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覆盖到海淀有需求的买菜困难社区。
相关新闻
西城便民菜店
今年新增15家
本报讯(记者 巩峥 通讯员 陈虹)每天早上,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刚刚摘下的水灵灵的菜,价格比一般菜市场还便宜一到两成。今后,家住西城区的居民都能享受到这样的方便与实惠。昨天,该区规模最大的便民菜店,在白纸坊街道枣林前街开业了。零场租、产地直供,没有中间环节,使得店里的菜物美价廉。像这样的便民菜店,西城3到5年内将新增、规范二百余家,总数达到近三百家,覆盖所有居住小区。
昨天上午8点,白纸坊街道枣林前街的便民菜店刚一开张,蜂拥而进的顾客就把店面撑了个满满当当。货架上琳琅满目地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百十来种蔬菜、水果。顶花带刺的黄瓜每斤1块5,个大又新鲜的西红柿2块一斤。“比一站地之外的超市便宜三五毛钱呢。”居民罗芳和邻居一边聊着一边把一捆捆菜装进购物筐。
便宜,因为减去了中间环节。店铺由河北永清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经营,菜都是十几个小时前,刚刚从河北省永清县的地头摘下来的。负责人解海鹏告诉记者,每天凌晨,直供京城便民菜店的蔬菜就从河北启程了,赶在早晨7点菜店开门前摆上柜台。菜店每天都会推出两三种特价蔬菜,让居民享受更大的实惠。
像这样的便民菜店,西城区今年就已陆续开了15家,全区现有便民菜店已达55家。菜店都是政府部门帮助协调场地,免收租金,且由供菜单位直接经营,不存在中间环节加价。店中蔬菜全是定点生产、定点加工,统一运输,统一销售,减轻了菜在流通过程当中的损耗。以目前的秋冬季节为例,同种质量蔬菜的价格同比下降10%到20%。
今后,便民菜店将在西城遍地开花。3到5年内,区商务委等相关部门将再新建、规范二百余家。这些菜店就建在居民家门口,保证一出门就能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