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统计局将公布7月份的经济数据。由于这是三季度公布的第一个单月数据,将对下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各路人士对CPI数据纷纷进行预测。种种分析表明,7月份CPI可能创年内峰值,并将于三季度见顶回落。造成7月份CPI翘尾因素与6月份基本相同——自然灾害较多,夏粮减产,局部地区蔬菜供应偏紧;供应量减少与国家收储政策效应集中显现,猪肉价格明显反弹。
7月CPI可能超过3%
大通证券方面预计,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幅度应在3.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迎来波峰。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食品上涨5.5%,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虽然同比涨幅放缓,但CPI难言拐点。
今年上半年暴雪、旱灾、洪涝等气候灾害频发,中国夏粮小幅减产,同时西南大旱对越南、泰国等占全球稻米贸易量40%的国家稻米生产也产生一定影响,将直接波及全球米价。另外,两大粮食生产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欧洲部分地区由于天气原因造成小麦等粮食减产,俄罗斯政府更是发布禁止粮食出口的政策,引发国际粮价大涨。今年我国油菜籽大幅减产,油世界最近发布数据预计中国油菜籽产量预计为1180万吨,比美国农业部的预测高出150万吨,但比上年减少7.8%。目前产区市场收购价格基本在2元/斤以上,高出国家收购价1.95元/斤。猪肉价格逐渐逼近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相对于6月中旬,7月25日至7月31日猪后臀尖肉的周均价累计上涨了16.7%,猪五花肉则累计上涨了16.8%。
大通证券研究员徐虹认为,由于翘尾因素下半年将趋于下降,2010年各月翘尾因素呈明显的倒U形态,如果调控物价的措施有效,CPI同比有望在四季度出现回落,也就是说其峰值可能出现在七八月份。
有分析认为,随后几个月,翘尾因素减少,特别是10月份左右秋粮上市,价格上行压力会比较小,CPI涨幅会有所减少。下半年我国GDP增速受去年基数较高影响会有所回落,全年CPI涨幅可能在2.8%到3%之间。
猪价上涨成推高CPI主因
国家信息中心则在最新发布的预测中分析除了异常天气将会影响物价稳定运行外,猪肉价格对食品乃至消费物价影响较大。
自今年4月份以来,国家为稳定生猪生产,防止价格过度下跌,先后5次启动中央冻肉收储,随着收储规模不断加大,拉动肉价回升的推动力也越来越强,托市效应逐步显现。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从今年6月底开始,猪肉价格一路不停走高,至8月1日,才出现30多天以来的首次下降。
记者从批发市场了解到,大连地区肉价波动与全国态势基本合拍——猪肉价格自6月份开始显示回升态势,7月初价格上升明显,批发价半个月内由每公斤13.6元-15元上涨至每公斤16.4元—17.5元,涨幅超过15%;零售价涨幅略低于批发价,但也超过10%。目前价格已经趋稳。
大通证券研究员张熹说,随着猪肉价格的回升,猪粮比由7月初的5.29回升到6.22。由于2007年后积极补栏带来的供给过剩,以及生猪疫情带来的恐慌性抛售,2010年上半年生猪养殖持续低迷,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下行。从猪粮比来看,2月中旬以来,猪粮比一直在6:1之下。但是,从6月开始,猪粮比反弹,特别是6月底以后,持续反弹,反弹力度加大,至7月末猪粮比为6.22:1,超过6:1的三级响应警戒线。
对于6月以来生猪价格反弹,张熹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年初疫病损失了大批仔猪,一般而言,仔猪养成商品猪的时间正好是6个月,造成供应偏紧。同时,国家收储的政策效应,国家今年4月份以来启动了5次冻猪肉收储。而南方持续暴雨,使生猪存栏减少和疫病暴发的预期加强,也是猪肉价格回升的原因。 首席记者苏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