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热点 » 正文

内蒙古开始维修因采矿被毁坏的秦汉长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12 17:41:42    浏览次数:78    评论:0
导读

  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12日电 (记者勿日汗)12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部门启动2009年

  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12日电 (记者勿日汗)12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部门启动2009年因采矿遭受严重破坏的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秦汉长城的维修工作,同时启动的还有目前保存状况较好的清水河县明长城维修。

  呼和浩特市文物局副局长凌玲说,内蒙古是中国长城遗址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现在面临着极为严重的破坏危机。鉴于长城的超大规模、保护难度以及目前当地财力、物力、保护专业队伍的实际情况,内蒙古将优先安排抢修价值大、国际国内影响大、濒危的长城段落。

  据了解,进入首批维修名单的秦汉长城2009年遭到采矿者破坏。此段长城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部大青山上,是秦始皇万里长城的一部分,为汉代所沿用,均为内部夯土、外部条石垒砌的墙体,绝大部分地段顶宽4米至6米、底宽6米至8米、高2米至3米,保存较好。

  2009年9月至10月,呼和浩特市科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这段秦汉长城墙体及保护范围内大肆采掘,挖掘出尺寸不等的4个探槽和2个钻孔,加上之前有部分不法分子对该保护范围内的私挖滥采,共造成长城墙体整体破坏近50米。同时,不法分子在原长城墙体上挖掘了2个近300平方米、最深近5米的大坑,对北段长城主体造成了摧毁性破坏。

  6月4日,毁坏大青山秦汉长城的两名被告人被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10万元。

  当日启动维修工作的另一段长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明长城是目前内蒙古境内保存较好的长城之一,此次维修的目的是恢复其观赏价值。

  凌玲说:“在维修工程中,我们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使用传统的材料、工艺、技术等为长城进行现状加固,确保现存长城的安全,也要充分保护长城的历史环境风貌。”

  内蒙古境内分布着赵、秦、汉、隋、金、明等历代长城12种,总里程1.2万公里,占中国长城总长度的30%,前后跨越2000多年,遍布内蒙古全境12个盟市约80个旗县区。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EE7321C6123932792600B.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