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小Q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如何通过网络出色办好个人专拍。
华夏收藏网: TC您好,您在国外是如何学习中国瓷器的呢?
TC回流屋:首先真的是很感谢华夏给TC这样的一个机会,也是希望这次的访谈能让更多的藏友们了解TC回流屋。我和我男朋友都是‘80后’古玩爱好者,我们爱好中国古玩也有好几个年头了,记得一开始的我们认别古董瓷器的定义仅仅就是看圈足胎--是不是滑润的,不是粗糙的就都是对的。呵呵,当时的我们孤身在国外,身边没有什么专家老师给予指导,因此后来在交了很多学费后,我们才发觉学习古玩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只是看胎底就能辨别真伪的。
而且我们意识到,冲动是最大的问题,古玩行最忌讳的就是一个“贪”字,多次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心存贪念必上当,眼力不到不出手。于是我们就试着结交一些前辈行家,无条件的开车带他们到各地拍卖行,交易市场等,给他们当翻译又给他们跑腿,跟着他们学习他们怎么看东西和买什么东西,有的时候他们也会给我们讲一些珍贵的经验,就这样差不多两年过去了我们才入了点门道,学习古玩是辛苦的,但乐在其中。
华夏收藏网:在国内有不少涉及瓷器知识的书籍,您觉得这些有用吗?在国外是否您也买过这类的书籍?
TC回流屋:我觉得古玩书籍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帮助我们增加专业性的知识,比如说瓷器的时代特征,器形及一些鉴别性的知识。书籍还有助于大家了解中国瓷器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初学者也可以通过书籍学习到古玩的基础知识,为自己的收藏之路打下基础。当然咯,我认为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仅仅通过书本中局限的图片和文字是很难让人完全领悟的。古玩是很需要经常的上手去学习和鉴别的。所以,还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吧。
同样的,国外也有很多古玩书籍。一般去英国的拍卖行,大家都可以买到拍卖公司的图录,价格在15-30英镑左右吧,里面会有当场拍卖的藏品图片和简介。对于早年的拍卖图录,我们大部门都是去英国的古玩行家手里买下的。我个人认为这些图录也都是非常值得收藏的,特别是大拍卖行的图录,像佳士得,苏富比,宝龙等。一打开图录,里面的藏品图片琳琅满目,精美绝伦,而且大家也可以通过图录来了解当前大拍的市场价格。经常的翻阅真的可以温故而知新,我们也可以了解和学习到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藏品知识。到目前为止,我们家累计了也超过500多本的各大拍卖行的图录了,也算是多年来对我们古玩成长之路的一种见证吧。
华夏收藏网:通过学习之后,在您众多上手的瓷器中,最喜欢的是一件什么样的瓷器?
TC回流屋:我曾经经过手的最印象深刻的一件瓷器是在英国乡下小拍帮朋友买的一件官窑重器,乾隆时期的松石绿地粉彩描金‘洪福齐天’双耳尊(高56厘米)。当时一次偶然机会来到了英国南面乡下的一家小拍卖行,刚一进门看到此器正摆放在门旁边的地上,我们顿时一震。当时的我们虽能识别此物,但如此巨大的官窑瓷器还是第一次见啊,我赶忙翻看手中图录,发现老外对这件重器的描述竟只写了”广彩大地瓶“,呵呵。我们仔细查看,此尊口部还有残,但还是感觉应该不会有漏可捡了。当时的我们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如此罕见的重器又不想错过,最后还是帮朋友以近百万的高价买下了。回家后我们每天都远远近近的来回仔细欣赏着,心里也很是欣慰啊,2个月后我们还是亲自将这件重器背回了国。
此器撇口、束颈、浑圆腹、圈足。双耳饰金彩龙耳,通体施松石绿釉地,绘粉彩描金填刻“吉庆祥福”纹饰,口沿以金彩填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一行篆书边款识,款识风格甚为殊罕。此件大尊属传世孤品,未见有国内外之拍卖记录或相同者收着于博物馆之中。能够经手此件重器真是万分的荣幸啊。(图片暂时就不放了哦)
华夏收藏网:看到你们的华夏交易方式大多为拍卖的方式,能告诉大家到目前为止一共进行约几场拍卖了吗?
TC回流屋:大家好呀,其实我们加入华夏虽不到一年,但是目前为止我们几乎每个月都会有2-3场的在线竞拍,一共我算算也有差不多进行了25场拍卖了。最近又加了2场专场拍卖,呵呵。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每个月都差不多是4场拍卖,每场30多件藏品吧。后来慢慢的,一个月就减少到2场拍卖,每场提升到70-80件藏品吧。而且随着经验的累积和客人的建议,我们也在逐渐的提高藏品档次。呵呵。
华夏收藏网:那您能告诉我们参加拍卖的瓷器是进过怎样的筛选以后拿来上拍的吗?
TC回流屋:上拍的藏品,首先要保证藏品不是新仿的,一定要让藏友们拍的放心,这点我认为是最最基本和关键的。随着拍卖经验的累积和客人的真诚建议,我们也意识到画片精细,瓷面干净和一些有特点的藏品往往在拍卖上能有一定的弹性和空间。在现在和今后的拍卖里,我们也会尽量淘汰和减少一些普通常见的藏品,增加拍卖藏品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