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机网】10月17日下午,“文化强省看山东第七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走进山东省广播电视台,山东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刘长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山东影视的繁荣发展,最终目的是建设起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落实文化惠民。
坚持新闻立台,让老百姓从看电视到用电视,在电视里学到知识
“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立台。”山东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刘长允说,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山东电影电视领域精心组织了转方式调结构、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等一系列重大宣传活动,挖掘推出了王伯祥、崔学选、邹树军、张广秀等新的先进典型,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撑。
“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让老百姓从看电视到用电视,在电视里学到知识。”刘长允说,电影电视作品是政策宣传、文化宣传的重要手段,但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从中受益。近年来,山东广播电视台不断推出《天下父母》、《新杏坛》、《生活帮》、《每日新闻》、《说事拉理》等一批优秀栏目深受群众喜爱。今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李长春、刘云山分别对《天下父母》栏目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山东广播影视工作者巨大鼓舞和鞭策。
深挖山东本土文化,打造有山东特色的电视剧
山东是中国最早生产电视剧的省份之一。八十年代初,取得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的“三连冠”殊荣。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鲁剧根植于齐鲁沃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群众,走正道,出精品,出效益,出人才,努力打造既叫好又叫座、具有齐鲁风格、山东气派、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推出了《闯关东》、《沂蒙》、《钢铁年代》等一批享誉全国的电视剧作品,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山东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孔孟儒家思想,有沂蒙红色文化,我们就是要立足本土,挖掘山东本土的文化,打造有山东特色的电视剧。”刘长允说,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鲁剧”的崛起提供了创作基础,打出了文化特色。“十一五”以来,山东相继推出了电视剧《大染坊》、《铁道游击队》、《闯关东》、《沂蒙》、《南下》、《北方有佳人》、《钢铁年代》,电影《沂蒙六姐妹》、《上学路上》等一大批艺术品质优秀、文化内涵丰富、地域文化色彩突出的精品力作,“鲁剧”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着名文化品牌。在第28届电视剧“飞天奖”评选中,山东荣获10项大奖,其中《沂蒙》、《我们的八十年代》荣获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山东是人口大省,构建功能完善、覆盖广泛、群众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意义重大。刘长允介绍说,近年来,山东省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抓手,以农村为重点,不断推进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广播有声、电视有影的村村通。2010年,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09%、97.88%,2008年提前两年完成全省2067个20—50户自然村“盲村”通广播电视任务。“今年的重点工作是,着手组织开展2299个20户以下自然村‘盲村’通广播电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