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上,两会代表再次将车轮腐败问题提出来,车轮腐败再一次成为议论的焦点。治理车轮的腐败已经喊了好多年,车改在全国各地也纷纷试行,还多次引起大家甚至高层关注,然而,为何车轮腐败依然成为一个顽症。我想,只有让大家一起来监督,认清车轮腐败的后果,积极探索体制和机制的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车轮上的腐败。
公车私用造成政府资金的极大浪费。公车私用的腐败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从中央到地方也多次发文,强调要加强公车管理,不能公车私用,维修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公车的配备,按人数、按职位也都有严格规定。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执行公车使用规定的几乎是少之又少。有些单位每个领导一辆车,每个科室都配车,个人或单位配车从车辆到排气量无不超标。有车就须有人,每车又须配备驾驶员,从工资到福利,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预算开支,当然,这与解决就业截然不是一回事。
按规定,什么职务该配什么样的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些乡镇和部门配备车辆不按规定执行,严重超标,无论排气量,还是车辆数都不按规定执行。或美其名曰:经济发展了,或借口说:为了招商引资。即使一些车改地区,由于个别原因保留了部分车辆,但一些领导干部还是蹭车不绝。
公车一多,给交通直接带来了压力。现在许多城市的交通出行,因车多而压力十分巨大,而公车的增加更是雪上加霜,一到开会,车堵成患。不仅如此,还给政府财政直接带来了巨大的浪费:由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关于行政经费调查报告称“全国的公车大致是230万辆,开支在1500亿到2000亿之间”;据两会期间民革中央提案中的数据,称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 10万元。如此巨大的财政开支,难道说就不能引起我们的警惕吗?想想看,这1500亿到2000亿的巨大车辆费用开支,无形地消化在领导干部的屁股底下,而被领导干部和驾驶员公车私用的费用,又占多少比例呢?如果拿这些钱做些事,将是件多大的事啊。
低碳的直接对立者。现在从全球范围内都在提倡低碳生活,领导干部应该做低碳的表率,因此,仅在嘴上喊环保、口号上提低碳是不够的。应该直接从我做起,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小汽车,使用小汽车,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坚决杜绝车轮腐败造成的将领导干部变成低碳的直接对立者,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倡导一个“低碳”的良好氛围。
公车私用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领导干部上下班要车接送、走亲访友要车接送、孩子读书上学要接送、家属上班甚至也要接送,有时领导干部还将车子拿回家“玩玩”或给家人学驾驶训练之用;而驾驶员也是如此,将公车视为自家所有,领导之外所有时间都属驾驶员。这在群众中形成极坏的影响!
公车也是腐败的一个极好道具。公车私用本身就已经是腐败,但还有还以维修为名虚开发票,冒领国家或集体资金,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接受采访时提到,他在由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行政经费调查报告中,就看到这样的例子,并让他目瞪口呆:有一部公车一年的维修花了10万块钱,有一部车一年换了40个轮胎,这个就说明每一周换一个轮胎。(3月7日《齐鲁晚报》)但公车腐败仅限于此么?
总之,车轮腐败是一个民众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痛下决心,查一查在我们周围谁在公车私用,谁的车辆超标。,对违规使用公车或超标配车者,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职,按规定严肃查处,并进行通报。同时,要不断探索公车使用的有效体制和机制,真正消弥车轮上的腐败,取信于民。
(本文来源: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