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在长沙求学,又在长沙组织成立华兴会,最终拒绝了在长沙为官。他是以国葬礼葬于岳麓山的两位辛亥人物之一。如今在长沙步行街,在他家乡的镇广场,都竖立他的塑像;他的名字成为道路,成为城镇。
2010,庚寅。
由此上溯108年,湖南留日学生杨毓麟、黄兴等在东京发刊《游学译编》;
由此上溯107年,黄兴在长沙邀约章士钊、刘揆一、宋教仁等十余人集会,筹设革命小团体华兴会;
由此上溯105年,陈天华于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
……
这些都算是序幕,一个开始,由此往后的岁月愈加宏大而壮美,直至上溯99年,辛亥革命成功。一场历史大戏的序幕,似乎总不能绕过湖南,以及湖南人。
湖湘地理从本期开始,将以地理为坐标,寻访辛亥革命中湘籍革命者的足迹,梳理他们在每一次的选择、动荡、斗争和回归之时,走过的家乡的路,以及这一场激情的革命在湖湘大地上的深刻印记。比如:一次秘密集会的小楼或许已经不复存在,但当年隐藏在小楼里的激情已经完全迸发。海外的邮轮上,贞烈赴死的是湖南的青年。
我们会遇见遗址,或者遗址的面目全非;会遇见老人的回忆,或遭遇随着老人逝去也终结的回忆断层;但我们始终相信,这个已经天翻地覆的时代一定隐藏着想要发出的声音,用故纸中的纪录,用同样强烈的对民主和自由的礼赞,向百年前激昂慷慨赴死的先行者发出回音。
因为百年前他们希冀的,他们梦想的,他们实践的,
我们依然在希冀,在梦想,在前行。
1874年
善化县龙喜乡凉塘(黄兴出生地,现为纪念馆)
1893年
长沙城南书院(南宋创建时与岳麓书院隔江相对,清嘉庆时期在城南妙高峰重建。黄兴在此读书时,书院已经迁到今天城南路的第一师范,校舍在清末已不复存在)
1898年
湘水校经堂(1831年湖南巡抚吴荣光把它开在“岳麓书院斋西的隙地”,光绪初年,改设至天心阁侧原城南书院旧址,到黄兴入学时,学校已经在湘春门外另建新舍)
1901年
长沙城北紫东园(“这个地方离明德近,就在今天的北正街,工人文化宫那里,原来的左文襄公祠。”)
1903年
长沙明德学堂(黄兴回湘主持明德学堂速成师范班,昔日明德学堂,也就是今天的明德中学,就坐落在“漫江碧透”的湘江东岸)
1903年
长沙保甲巷彭渊恂宅(1903年的11月4日,黄兴的30岁生辰宴在此举行。这场名义上请客吃饭的聚会,实际上是为了筹划成立华兴会。具体位置“很可能是在现在黄兴南路步行街西侧,靠北头,原来公安局的一条巷子里”)
1904年
西园寓所龙宅(1904年的2月15日,黄兴在此成立华兴会。龙宅是刑部侍郎龙璋的家,这个地点在当时算是长沙城的“高尚社区”,“湘春路旁边有条巷子,叫‘西园北里’,往里面走到原来明德中学的校门处,跟通泰街的三岔口那里,就是当年的龙宅。1990年代建交通设计院的宿舍,拆了”)
1904年初春
湘潭茶园铺(黄兴会见哥老会头目马福益时,为了避开清廷鹰犬的注意,他身穿短衣,着了钉鞋,头戴斗笠,在雪花飘飘之夜走了足足三十里路,在湘潭茶园铺矿山的一个山洞中和马福益相见)
1912年
小西门码头(1912年10月31日,黄兴乘“楚同”号军舰抵长,在今坡子街西段湘江边的小西门码头上岸,住在大吉祥旅馆,即今黄兴北路西侧。此时的黄兴,满脑子思考的已是关于新的国家如何建设,他在讲话中提到的“拆毁城垣”、“辟北门为新埠”、“于南门外迁去义冢,建造工场”、“修天桥联水陆洲”、“岳麓山为市场”……都已成事实)
1917年
岳麓山(1916年10月31日凌晨4时半,黄兴病逝。1917年1月5日,灵柩运抵长沙,省会军政学界代表前往大西门外码头迎祭。4月15日于岳麓山举行国葬,灵柩由南咸轮拖运,上行绕水陆洲后,再进小河下行二里许,在岳麓书院附近码头上岸) (本文来源:红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