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戏称自己为“炒房小虾”的曾伟于2010年3月初,交了10万元的首付,签下了深圳一套总价款近400万元的房子。“虽然资产上千万,但其实我很‘穷’;资产都在楼市上,手上没多少现金。”
早在2010年2月,曾伟就盯上了深圳知名楼盘。3月初,他在看过一套160平米并赠送30多平米的房子后,没有犹豫就交了10万元定金。该楼盘此时均价高达每平米3.5至4.6万元,而曾伟托熟人找了门路,以2万多的均价拿下,算上税费,房款总价393万元。对如何找到这样的门路,曾伟却以“不想惹祸”为由而不愿详细透露。他只做了耐人寻味的表述:“总之人家知道我是炒房的,房子在手上最多2年左右就会转出去,我们这样的人虽然单个实力都不算强,但多了也可以起到帮他们(开发商)推高房价的作用。我拿房的价格虽然每平米比市面低1万多元,但我就是个‘小炒’的‘散户’,我只是傍上了个‘大哥’,跟着人家分点食,这个价格看似便宜,但根本不算是什么‘低价’。”
“我们只能叫‘小炒’。”曾伟说,“大哥”酒后曾无意透露自己在东南沿海老家、某宜居城市,在一个开盘均价万元的新项目上以每平米3000多元的价格一次性付款,从开发商手中拿了上百套。开盘后,开发商会将他的房源一起出售,每卖出一套他的房,都会以成交价全款返还给他,以“表彰”其为炒高房价和提供资金所做出的“贡献”。
“10万其实就是我的‘首付’,这样的比例在深圳并不少见。”曾伟对记者表示,剩下的400多万都是贷的,20年期,月供1.7万多元。他说,找了一家以前买房贷款时没找过的国有大行,对方只要求在该行存入80万元的“保证金”,一个月后该行即可将这笔资金解冻,并开始放贷。
谈起自己的炒房之路,曾伟告诉记者,自己高中毕业就一直用家里的钱在做各种生意。由于自己“不太上进”,生意都没有获得成功,反倒还赔了不少。2005年,自己在父母催促下结婚的时候,仍然完全要靠家里养活。当时,其母出20万首付,在哈尔滨老家给他买了一套婚房。“刚住了半年不到,偶然听一个朋友说转手就能挣钱,抱着试一下的心理找了中介,两周就卖出去了,净赚10万。”
不想再被父母养着的曾伟发现了这一重大“商机”之后,当即加入了炒房大军。同年,曾伟就用卖房的钱又买下两套房,半年就赚了15万。此时,他听一位往来大连和珠海两地做生意的朋友说,两地最近房价升值潜力巨大,遂转战两地,进行“短炒”,进一步积累了资本。
2009年下半年,为了抢搭政策的末班车,曾伟又再次打起了哈尔滨的主意。但在哈尔滨,对贷款的控制就相对严格一些。为了获得首套房的首付最低可至2成的首付,曾伟在老家炒房的过程中,发动了全家所有未购房的亲属帮助他炒房。他透露,他有几位无房表亲并非哈尔滨本地人,甚至没有稳定工作。但通过担保公司或者担保人,只需要给银行提供“银行对账单”或者一份假的“收入证明”,就可以轻易获得贷款。就这样,他在哈尔滨又购入了几套均价4000元左右的房产,而今短短几个月,这些房产的均价已经逼近万元大关了。
曾伟还提到,其母早在2002年便在深圳某处村里购买了一块地皮,盖起了8层高的小楼,经营出租房,2007年回本。而现在,开发商正纷纷在该地皮周边大兴土木,已经有开发商私下向其母抛出了橄榄枝,以至少1500元一平米的补偿金收购其总面积8000平米的小楼,总计超过1200万元。但曾伟表示,还可以再等一等,因为有消息显示,深圳地区规划对小产权房的补偿远不止于此。
但曾伟自己试水小产权房和农村地皮时,并没尝到甜头。2007年底,看到母亲经营的小楼回本,曾伟也来到深圳意欲“淘金”。他找到一个村子商量买地,对方表示可以提供土地合同和发票。曾伟与之一拍即合,拿出60万元,购进了100平米的地皮,打算斥资70万元也盖起一栋8层小楼。但由于资金等问题,房子最终烂尾。到2010年2月,曾伟以130万的总价转手将地卖了出去:“算上两年来的成本,这次我还是赔了。”
随后,曾伟将目光转移到了深圳市区的二手房市场,这就有了开始交代的10万元首付撬起的近400万元的房产。
作为80后的曾伟,没受过太多教育,也从没吃过创业的苦头,却从自住购房的偶然契机“成长”为一个职业炒客,身家堪比上百个“混得算不错”的高知同龄人。但面对这样的涨势,他不仅并未被冲昏头脑,反倒多少有点心里没底。谈起新近在深圳签下的这套房产,他表示自己“炒房”4年来,从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用这么少的钱,换来这么高的回报:“才不到一个月,但现在如果转手房价就已经高了150多万了。”他告诉记者,自己身边不少类似的“炒房小虾”已经纷纷把盯上或已经买下澳洲和加拿大甚至美国的一些带移民性质的物业。“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我们不过是‘小虾米’,手持绿卡和国外房产,也算给自己和家人一条后路吧。”
(本文来源:中证网 )


